新聞時事節目如何保持公正平衡,不時在考驗製作人員的拿捏本領。
在政黨政治的民主氛圍下,媒體既然自命立場超然,便要小心謹慎給予各個不同政黨適當的曝光程度,稍有差池也會惹來各方批評。
在台灣,論政節目的發言組合,有藍便該有綠;在英國,有工黨便該有保守黨。這於處理主流大黨參加節目,早已理所當然。但對於也有一定民意比例(儘管很少)的少數派政黨,如何平衡處理,便往往考功夫了。
10月22日,英國廣播公司破天荒首次邀請一個極右派偏激政黨–不列顛民族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的黨魁Nick Griffin參加「提問時間」(Question Time)節目,就引起激烈爭議。此一少數派政黨一向鼓吹反外來移民、反伊斯蘭教、主張英國應該推行國粹主義路線,以致應否容許其在重頭時事討論節目中出現發表政見,已超乎新聞節目公正平衡的正常討論範疇。
贊成的高舉言論自由、民意表達的旗幟;反對的則指無關言論自由,而是根本不容宣揚歧視及種族主義。
選票支撐 偏激政黨也可上電視
英國廣播公司的一名主管Mark Byford副總裁解釋說,此一少數派政黨今年年中有著近一百萬英國選民支持(相當於有投票選民的百份之六)而贏得了歐洲議會選舉中兩個英國代表議席;該論政節目長期都有各大黨參與,以往從不邀請此黨出席,因其缺乏民意支持;既然此黨現今有了一定民意支持,況且亦非非法的政黨,邀請其代表參加節目,合理不過。
該名主管強調是英國選民,而非節目製作人,促成不列顛民族黨參加節目。
在理論上,節目內容是否公正平衡,也有質與量的問題。質可指發表政見的議題、內涵、份量。量則為所佔發言及被詢問時間。
在這個錄映播放節目中,不列顛民族黨黨魁的發言或被詢問的議題,都是圍繞其反外來移民、反伊斯蘭教及國粹主義立場,氣氛熱烈之至。而從量方面而言,一小時節目中,雖然共有五名發言嘉賓,包括其他三大黨的代表及一名非黨派人士,但圍繞該黨的各個話題,竟佔了八成以上。皆因此名黨魁的首次出席,對現場觀眾以至主持人及發言嘉賓席上說來,都太新鮮、太觸目了。
節目播出後,各方議論紛紛,有批評認為英國廣播公司,身為公營電視,不應為該黨造勢;有指整個節目已被不列顛民族黨搶盡了風頭;亦有意見認為不管是好是壞,都給了該黨大收宣傳之效。
重複擴大報導 BBC決策惹爭議
對於英國廣播公司有否存心為該黨造勢,雖然見仁見智,但在此可以指出的是,由當日下午起,英國廣播公司的24小時播放全新聞頻道,在每隔半小時至一小時一節的新聞節目中便不停重覆報導該名黨魁將在當晚參加節目,既訪問台方解釋原因,又播出反對者意見;而在傍晚時份當陸續聚集了幾百人在電視大樓外抗議該名黨魁參加節目時,新聞節目更不時加插抗議現場報導,包括直至晚上八時前該名黨魁到達並進入錄映廠情況。同時,有關該節目的錄映進行情況,以及各個內容重點,整晚各節新聞節目都有節錄報導。
若從客觀新聞價值的衡量尺度說來,如此重大處理一名少數派政界人士(儘管甚受爭議)參加電視論政節目,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若辯稱僅為本台論政節目進行宣傳,也難逃識者法眼的。
說到底,若要追究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節目決策層為何在英國當前政治氣候之下,公然厚待鼓吹國粹主義的不列顛民族黨,又將是另一發人深省的重大議題。
對於這連串的爭議,一些實際數字至少已提供了一定的客觀答案:
不列顛民族黨宣稱該黨在節目播映當日便多了三千人簽名申請入黨。
英國廣播公司宣佈該節目當晚的收視高達八百一十萬觀眾,是平時的4倍。
誰是輸家?
一般認為是各主流大黨,會有選民流失。
應該一記的是,此事一再證明,傳媒中人,尤其掌控重頭論政節目的幕後決策人員,對於左右政治走勢有時確實起著不可輕視的作用。(作者曾在香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多年,現居倫敦。)
可觀看節目:
YouTube – BNP Nick Griffin on BBC Question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