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後,最受在英華人議論的其中一個話題是一名英國毒販在中國處決的事件,此事引起了英國政府強烈不滿,連首相也因而推遲訪華之行。當然,英國華人傳媒都有重大報導此一事件,而一些網絡論壇的帖子連日來更貼得滿滿,意見紛陳,好不熱鬧。

  這真是數碼時代一個重大好處。今時今日,人們接受新聞資訊和發表意見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及跨國化,再不局限於本地範圍的傳統媒介如報紙、電視、電台或雜誌,既可隨時上網透過各個跨地域性的新聞網絡,收取最新訊息,亦可登入各類論壇,貼上帖子抒發己見。

  目前對於在英華人而言,最廣受華人讀者使用的新聞網絡論壇可說是BBC中文網。在提供新聞資訊的質與量方面,以及反映讀者意見方面,現時英國一般的華人傳媒,不管新與舊,由於人力物力及資源有限,始終難與近乎官辦面向全球華人讀者的BBC中文網匹敵。

華人市場有限 媒體經營不易

  在英國生活及求學的華人現時約有六十萬人,而面向在英華人的新進網絡媒體,主打新聞時事資訊的並不多,一般都是以提供華人留學及生活相關訊息為主,包括英中網、英華園、全英學聯、英倫在線,以至BBC旗下另一教育網站–英倫網等。至於傳統傳媒的電視、電台及幾份報章,因為市場有限,都屬小本經營,規模不大。

  其中電視方面,有經營多年的香港無線電視歐洲台(粵語為主)及香港鳳凰衛視歐洲台(國語為主),兩台均經衛星播放,主要內容是轉播其總台部份原有的綜藝、戲劇及新聞節目,雖然兩台每天都備有由其倫敦分台自行製作的新聞節目,但僅以一至兩支攝製隊採訪實力所能編採的英國並蓋及西歐各地的本地新聞,只可說聊備一格而已。兼且,前者一向對訂戶收取安裝及月費,而後者則側重搭檔於英國星空衛視台的收費電視,由於近年免費網絡電視節目下載及轉播風行,兩台業績已不如前,加上廣告減少,目前算得是慘澹經營。

  在電台方面,民營的倫敦國際廣播電台 sccn.558由1990年啟播起便每日下午六時至七時播放一小時華人節目,以粵語為主,其綜合性內容兼播廣告,也包括新聞簡報,一向是此間不少從事飲食業之華人接觸新聞時事之主要傳媒之一。此外,於2006年啟播的倫敦華人社區電台則以播放音樂為主。

傳統大報已成聊備一格 免費報紙則伺機伏動

  報紙方面,在倫敦唐人街及英國各地的主要華人超級市場及商店,現時都可以輕易取得由華人經營的幾份免費週報或雙週報,目前出版發行已上軌道的有華商報、英中時報、新歐華報、倫敦時報等。這些免費報紙的經營者本身主業多為旅行社或匯款財務公司,所以各報都見大量的旅行社廣告及有關匯款及財務服務的廣告。據瞭解,這些免費報刊發行量都在三萬份以下,內容傾向親北京立場,主要轉載兩岸四地以及BBC中文網的新聞及資訊;而英國及西歐其他消息,除主要進行選譯之外,自行採訪的第一手新聞訊息,相當有限。目前,在各華人免費報紙中,據說僅有華商報盈利,其他的始終長期虧蝕。

  另外,在英國發行量較多的還有免費的大紀元時報,該報立場鮮明,一貫反對中國的反法輪功政策。過往,大紀元時報跟其他華人免費報紙都可見諸於華人超市的報架,但當現任中國駐英大使傅瑩2007年6月到任之後,部份華人超市經營者大抵受到了一定壓力,已阻止了大紀元時報存放供人索閱。

  此外,傳統大報星島日報歐洲版至今在英國華人傳媒中依然獨樹一幟,維持每週出版六日;同時,該報在面對各家免費報紙的爭奪讀者及廣告市場下,仍然我行我素,繼續維持高收費政策,每份一英鎊。在近年報紙印刷版普遍銷量下降的大趨勢下,該報亦見每下愈況,在英國的銷量據說僅幾千份而已。其內容主要由星島日報海外版總部統籌編輯,至於歐洲新聞的編採實力目前只五六人,採訪範圍遍及英國及西歐各地。

專業掛帥 華人最愛BBC中文網

  相對而言,BBC中文網的編制可真羨煞旁人了。中文網是BBC原先以製作華語廣播節目為主的中文部一個主要部份,現有約二十名專業新聞工作者全職分三班工作,絕大部份內容譯自BBC英文主網,相對於英國一般華人媒體,因其擁有BBC龐大的資源的支持,所以,其在自行編採迎合華人讀者的專題與資訊方面,有著更快速更具專業水準的編採實力。

  由今次中國處決英國毒販事件以至早前劉曉波判刑案件的快速反應看來,BBC中文網單在設置網絡論壇方面,已較其他英國華人新舊傳媒優勝,尤其在編幅上、即時性上、都能夠容許廣大讀者,也吸引更多華人讀者,貼出帖子,反映意見。

  經費來自英國政府,原則上沒有成本及市場壓力的BBC中文網這一競爭優勢,在可預見的一段將來,還將存在。

(作者曾在香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多年,現居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