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調查,網路已成為兒童、青少年最常使用的媒體。不論是找資料,或掛網玩遊戲,孩子們每天平圴花費40分鐘的時間上網。網路雖然方便,但問題也多。不只是情色、爆力資訊氾濫,近年來幫派份子利用網路入侵校園,更是讓家長擔心。為了讓孩子們上網安心、家長放心,政府、民間團體早已提出網路分級管理辦法。而這些辦法的分級標準是什麼?對於使用者而言,可否確實達到過濾不良網站的風險?

網路分級,如何分?

我國的「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其法源即來自「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指明有害兒童與少年身心發展的網路內容應列為限制級,未滿18歲不得瀏覽。財團法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執行長朱惠芬說明,目前台灣網站分級系統的電腦語意(meta data),即根據國際通用的「網路內容篩選平台」(PICS, 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標準。其中分為四種類別:

一、網站內容語言之使用
二、性與裸露之圖文或多媒體
三、暴力與流血之圖文或多媒體
四、其他

這些類別僅有限制級與非限制級之分,如第一項「語言」的部分,非限制級之描述為「一般性語言,略顯輕蔑或經修飾過之粗鄙字限;限制級之描述為「以語言描述強姦、性行為等情節,用語明顯粗暴未經修飾,表現淫穢與性暗示」。而其他可能涉及限制級內容包括「鼓勵仇視不同族群或價值觀的團體,鼓勵抽煙與酗酒,毒品及藥物濫用,怪力亂神引起情緒不安之內容,無人管理之聊天室。」

業者在這標準之下,必須做到自我判斷與標示,根據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網站問卷產生分級標籤,有限制級內容的業者應完成自我標示,如此才能讓使用者端的過濾系統進行篩選,避免兒童及青少年接觸此一類型的網站內容。

朱惠芬強調,這些都只是基礎的自我標示,如同馬路的紅綠燈一般,一切依照規定運作,就能保障基本安全。對業者不會帶來額外的負擔,所以國內有限制級內容的網站,已約有八成做出標示。

過濾軟體,預防不良網站滲入

在PICS的標準規範下,除了業者進行內容的自我標示外,同時要配合使用者端的軟體安裝,才能為家中的小朋友順利過濾不當內容的呈現。

關於使用者端的部份,朱惠芬認為基金會作為非政府組織的立場,以兩種步驟向家長推廣過濾系統:

一、首先以基金會網站上的免付費分級過濾系統為主,它能提供國內限制級內容業者之過濾。但網站架於國外的業者,因不受我國法令規範,故未編寫要求之標籤,系統無法過濾該網站之內容。
二、若家長財力許可,根據自身的需求,一個月八、九十元的費用就能擁有其他功能更多元的過濾系統,如中華電信的色情守門員,將有更大範圍的內容過濾、使用時間的管理、個人隱私資料的保護等等。

多與孩子互動,教導正確價值觀

過濾系統雖能避免家中兒童、青少年接觸大多數的不當內容,但家長不能只把這部份的責任丟給政府或業者。朱惠芬強調,過濾系統僅是一項輔助的工具,最主要的防預之道,還是要家長教導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增進親子間的互動,瞭解孩子們在看、使用哪些網站。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設計多種兒少上網安全活動,希望兒童、青少年透過活動的參與,將網路安全的相關主題帶回家中與爸媽討論,老師也在課程中將相關概念傳播出去。如即將進入第四屆的「金繪獎」,在「網路成癮」、「網路交友」的不同主題的設計下,兒童與青少年藉由參賽前的準備,更進一步認識網路安全的議題;「金思獎」與「金悅獎」分別用文字與影音傳達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激發更多創意來吸引大眾的關注。

「基金會的職責在輔導家長認識網路安全的概念,若不認識網路,以後和小朋友溝通將會很困難。」朱惠芬強調,基金會提供了一個平台,對於網路安全有需要或有疑問的人,可以透過這個平台,找到想要的資訊與諮詢的對象、單位。網路安全並非只是業者的責任,應該是使用者與其家庭都應該重視的部份。

可參閱網站:

1.電腦網路分級處理辦法

2.財團法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