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成露茜並延續其精神和夢想,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舍我紀念館在5月28、29日於世新大學舉辦了「新聞典範的挑戰與另類媒體 紀念成露茜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其中第二天第六場的圓桌論壇主題為「活著就好?另類媒體的生存與運作」,由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陳順孝主持,邀請到環境資訊電子報主編彭瑞祥、苦勞網特約記者陳寧、莫拉克88News鐘聖雄、立報副總編輯廖雲章與談。

困苦中經營 另類媒體期待推動社會進步

  在主持人開場後,首先由苦勞網特約記者陳寧對苦勞網做介紹,其提到在苦勞網做記者的一年中,常參與許多抗爭活動,但有時被警察當成是假記者,也有人認為他們是「阿撒不魯」的媒體,儘管如此也有人認為他們是社會運動的中央社,而苦勞網的精神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為弱勢發聲並實際行動。她指出苦勞網從輪值主編到特約記者,過往都是不支薪,直到近期才有針對輪值主編做支薪,運作上也多靠長期固定或者小額捐款維持。最後陳寧強調,苦勞網即使錢到位了,真正的問題還有人是否到位,因為內部的志工、記者多為學生,一旦畢業就會進入職場,難以持續為苦勞努力,也無法做經驗與資源的傳承。

  2009年的八八風災至今未滿一年,但除了那幾天、幾週主流媒體的瘋狂報導,後續的重建、關懷似乎在媒體上不見蹤影。鐘聖雄成立88news.org莫拉克獨立新聞網,是一個關心災後重建的新聞網站,雖然實際運作只有四個人,但也有許多新聞學界或業界、重建人士支持,他們共同購買了一個夢想,購買我們希望看到的新聞,並打造一個公共的新聞平台。他也指出,被迫遷鄉離村的多為原住民,失去了土地的族群是什麼?這不只是環境問題,也是族群和文化保存的問題。除了關心災後重建,他們以深度多元的報導來追蹤國土開發、國土保育,希望同樣的事不要再發生。

  從《立報》到《破報》到《四方報》,成露茜對另類媒體的定義不只是媒體,而是它們所支持、報導及推動的社會運動整體中一個可不分割的組成部分,其要說出主流媒體不願說、不能說及不敢說的話。廖雲章除了是《立報》副總編,也參與了《四方報》的創辦和運作,而四份報紙(《四方報》分越文及泰文版)彼此間也人力也互相支援,相互引用新聞節省資源。廖雲章表示現今也和Yahoo、天空、新浪、PCHome合作讓新聞可以互相引用,使報社能見度提高,但也使記者能見度提高而常被挖角,是很可惜的事。最後她則強調另類媒體不能以自我保存為目標,需以推動社會整體進步為目標,要讓更多沒有發聲的人去用自己的方式發聲。

  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到環境資訊中心,彭瑞祥認為自己除了是做媒體做平台,也一方面在做環保團體,讓更多人接受到環境的資訊,了解身邊的事並進一步關心、採取行動,內部志工也以環境情報員自許。近十年的努力,也得了許獎項包括社會公器獎、卓越新聞獎等,但他也表示社會對於環保團體的重視仍不足,在美國給環保團體的捐款不超過2%,台灣更少,也因此希望能發起更多募捐的計劃。

  世新新聞系李明哲教授在提問中表示另類媒體的經營能否引用商業理論或模式,成為經費來源?而廖雲章回應指出台灣立報社是附屬單位,商業模式較難,也有政府向他們提出置入合作的建議,但她認為就像這次主題,另媒媒體是活著就好,還是活出價值?而陳寧也回應苦勞網是做為社會運動的媒體,做抗爭、運動,這樣的媒體自然很難用商業方式去經營。彭瑞祥認為另類媒體天性就很排斥商業的模式,若是要採行或者利用,必須要找到自我價值認同的商業模式,他們也還在摸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