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近年來反恐怖主義當道,反恐話題自然也成為英國傳媒一個顯著內容,不過,傳媒的報導取向也有偏頗情況,原為反恐怖主義,反伊斯蘭教極端份子,但則不時上綱上線,而致殃及池魚,連至伊斯蘭教(舊稱回教)主流的相關事物,都會淪為抨擊對象,遭到部份傳媒在運用標題、圖片內容或表達角度上加以謾罵或冷嘲熱諷,態度不太友善。

  對於此一現象,向以敢言見稱的保守黨聯任主席韋思女勛爵(Lady Warsi)日前便大斥其非,她公開批評英國傳媒包藏禍心,瀰漫一片反伊斯蘭情緒。

  當然,英國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回教徒只有幾百萬,多為外來移民,主要來自南亞及中東等地。在英國議會政治中,外來移民問題一向是各個政黨爭取選票的一個主要籌碼,也是影響選情的一個變數,帶有重大政治敏感性。現在,任何反伊斯蘭情緒的湧現,必然牽扯到有關外來移民的爭論,將使問題更趨複雜。

  不過,聰明的政治人物總能在這些左右選票的話題上,把玩操弄,爭取達到政治上的最大邊際利益。

  現年39歲律師出身的韋思女勛爵(Lady Warsi),祖藉巴基斯坦,是當時得令的保守黨聯任主席兼不管部部長(minister-without-portfolio),算是英國歷史上榮任內閣部長的第一名伊斯蘭教女性。她在2007年時受封女男爵,晉身上議院,成為當時英國歷來最年輕的上議院議員。這幾年來,她已被視為英國穆斯林及南亞少數族裔在國會中主要的代言力量。而今,她以在朝之身發言,自然有更大的份量。

與反猶太意識相提並論

  韋思女勛爵將英國現時的忌憚伊斯蘭傾向的新聞報導,與英國社會在20世紀初期出現的排斥猶太人的潮流相提並論。

  她說:「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回顧一下,我就發現《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 )上的一些標題,跟不到100年前報紙上關於英國猶太人的一些說法,看來真可以完全相互套用上去的。」

  她引述專欄作家Peter Oborne的評論說,反伊斯蘭情緒已成為現今英國社會中最為新近且廣為大眾接受的一種偏頗心態。

  她對《新政治家》雜誌(New Statesman) 的記者表示:「Oborne這種說法絕對真確…在媒體中,你只要罵一下住在英國的穆斯林,首先,你的報紙就會多賣幾份;其次,這又真是無所謂的;再者,這還是蠻公道的吧。」

  反伊斯蘭情緒不獨英國如此,事實上,在西歐其他國家也是此起彼落。荷蘭一名政黨領袖自由黨黨魁Geert Wilders早前就批評可蘭經是一本宣揚法西斯主義書籍,他並主張不再准許穆斯林移居荷蘭,以及政府應該花錢將所有穆斯林移民送回本國。在法國和荷蘭,當局正在加緊立法禁止在公共場所穿戴全套穆斯林蓋頭。在瑞士,政府已禁止建築清真寺的尖塔。

  話說回來,傳媒是社會的縮影,一個社會的美醜善惡也會在傳媒的內涵中反映出來。現在,由反恐氣氛觸發的反伊斯蘭情緒,也在英國傳媒中顯現出來,看來也是絕非偶然的事。

(作者曾在香港TVB工作多年,現旅居英國)

作者聯繫電子郵件: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Baroness Warsi accuses press of ‘anti-Islamic sentiment’ – Press Gaz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