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促成了知識社會同時也推動了創新模式的熱潮。科技創新與創意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士的專利,現在透過各種傳播平台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工作或社會中代表自己發言。10/19日公視舉辦「2010年國際數位電視研討會」中,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所長何寶中,以「台灣電視上網服務的現狀與未來」為題,介紹了台灣的Living Lab計畫。

  何寶中認為,Youtube造成internet video的風潮,使用者能夠將自己產製內容放置於網路上,而後甚至利用java輔助的方式,讓網路影片的使用流傳涵蓋至更廣泛的層面。OTT TV (over the top television)提供客戶VOD(Video on demand)的服務。廣播和網路所做的整合,提供了互動性的網路服務,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電視上觀賞搜尋。過去我們往往被侷限於單向接收,現在有了隨選功能結合網路,可以讓使用者能同步的進行分享、搜尋與觀賞。此外,HIB(hybrid internet broadcast)-TV,能用即時互動的電視服務把相關資訊與需求做成一個連結,再將之與節目一起送至使用者面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電視螢幕旁邊,又能附上相關資訊,閱聽人也能使用搜尋功能找他們想要的資訊,像是氣候查詢與電視教學等電視服務。

  而所謂「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則是把傳統實驗室的模擬環境,轉變為現實生活環境。何寶中表示,透過公共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單位共同參與下,能隨時獲得用戶對產品或服務最真實的回饋信息,以達到不斷改進現實世界中新創產品的服務。生活實驗室原本是由MIT的William Mitchell教授所提出,他認為「生活實驗室是一種的研究方法,在多元、演進的實際環境生活中,透過感知、雛型、驗證、改善各類複雜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將實驗環境帶到使用者真實生活的環境中,進行驗證。

  現在,科技創新的理念漸漸走出小小的實驗室,而主要的研究人員也不再局限於專門的科學家,慢慢的由第一線的用戶為中心,以社區、社會為主要的示範區域,讓研究人員走入用戶真實的生活。在新的創新模式中,用戶的實際應用測試,成為產品和服務創新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生活實驗室就在這樣的創新模式中產生。

  生活實驗室可以用來改善創新產品與服務的研發程序,透過實驗測試來提升未來產品的市場適用性,以利行銷與推廣。依循著「使用者即創新者」的概念,在生活實驗室中進行新產品的使用,能同時不斷地改進創新的產品及服務內容。

  何寶中希望透過生活實驗室取得最終用戶對於HIB-TV服務的回饋,創造符合台灣在地化的網路電視使用體驗。結合生活實驗室計畫,與國內業者共同推動連結電視服務(connected TV service),希望最後可以成為一種適用於台灣的服務模式。這樣的計畫,實行上牽涉及多面向的協助,因此,何寶中同時也呼籲各單位能夠加以響應與合作,藉此能產生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