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9日教育部舉辦年度中小學媒體素養成果發表會。全國北、中、南、東8所國中小【註1】媒體素養教育「特色中心」,共同來到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行這1年來的成果發表。同樣在這一天,為鼓勵國中小學生運用媒體表達自己的創意與想法,培養國中小老師設計活潑多元的媒體素養教學教案,教育部特別委託世新大學舉辦「國中小學生創意影音暨教學教案競賽」,藉由「寓教於樂」的教案,讓師生從操作過程中,學習到與媒體素養教育相關的知能,體認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性。無疑的,這天可以視為是一場媒體素養教育的大會師。

  開場,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教授於「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成果發表會」的專題演講中,陳老師特別以「媒體素養教育的新方向」,提出傳媒與教育的看法,他指出「傳媒是環境,是文化;如水之於魚」,我們身處在「無處不媒體」的生活環境中,而「你準備好當一個公民了嗎?」,他期勉大家對媒體應持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尤其現階段的孩童,媒體已經不知不覺的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因此「傳媒+教育」是現在的家庭、學校必須重視的地方,也是學習的兩項新模式。分別是:
●家庭→學校→傳媒
●傳媒→家庭→學校

陳世敏教授(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前政大新聞系教授) 

  另外,關於「傳媒素養教育的教學策略新方向」陳董事長提出新式的學習方程式:
●思辨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樂用媒體

  陳老師舉例說明:在美國紐約有一群黑人小朋友,他們不愛讀書,於是老師就把他們集合到攝影棚來,要他們學習用攝影機來紀錄生活及報導惡劣環境等狀況。透過群體合作的方式,無形中產生了領導與統御這是在學校的課程裡學不到的。
●傳媒的極限,就是教育的極限;「健康傳媒社區」匹夫有責。

  因為傳媒的普及,也為社會帶來無可避免的影響,與其消極的「關機運動」還不如積極的「學習進用。」

  而本屆媒體素養教育成果發表會也首度與「2010第7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系列活動結合,得獎作品除在發表會中公開表揚,另外在本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中播放,讓臺灣的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成果躍上國際舞台。

  「2010第七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國立臺灣美術館承辦,是國內外紀錄片工作者的年度盛會。教育部表示,國中小創意影音競賽藉此合作機會,正可與國際影像工作者分享臺灣兒童及青少年影音教育成果,讓國際認知臺灣正積極推動媒體素養教育,有助於提升臺灣國際形象及拓展兒少的國際視野。        

                          國美館副館長張仁吉先生

  主辦單位也邀請來自香港及臺灣的新銳導演與得獎者分享與座談,看完臺灣所有的參賽作品,對於臺灣學生能夠以鏡頭記錄自己生活,關心周遭的人事物,已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更期待透過交流的過程,讓本屆媒體素養教育得獎團隊也能開啟另一扇窗,與國際視野接軌。

【註1】
八所媒體素養教育特色中心包括:台北縣立福營國民中學、台北縣汐止市秀峰國民小學、台北市文山區興華國民小學、彰化縣社頭鄉崙雅國民小學、台中縣霧峰鄉僑榮國民小學、嘉義縣鹿草鄉碧潭國民小學、高雄市苓雅區凱旋國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