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到非洲,你的印象是什麼?一群台灣的國小學童異口同聲回答道:「沒有東西吃」、「愛滋病很嚴重」、「小朋友沒有父母」、「自然災害很多」。公視下課花路米節目製作人鄧潔在製作一集與兒童人權相關的內容時發現,在國人的印象中,非洲是天災、人禍、愛滋無盡大地的代名詞,而這些刻板印象來自媒體長期對非洲的報導。他決定以一群烏干達的孤兒組成的「Watoto兒童合唱團」在台灣巡迴演出的過程,製作一集下課花路米節目,展現與國際新聞不一樣的非洲,看到不一樣的「非洲再現」。 Watoto兒童合唱團 |
「你好嗎?」「台灣人非常友善,我們交了一些新朋友。」來自非洲烏干達「Watoto兒童合唱團」的小朋友,在台上唱唱跳跳,帶著燦爛的笑容,以生動活潑的歌聲及舞姿展現熱情。這些小朋友來自烏干達的Watoto村,每個小朋友一生中都有一次機會可以到海外演出,在結束三星期訪台演出的行程後,他們將前往日本、香港,繼續籌募捐獻的演出工作,幫助更多收容父母親因戰亂或罹患愛滋病過世而成為孤兒的「兒童之家」。
公視《下課花路米》帶觀眾看這群小朋友向台灣問好、隨老師的指示認真練唱,看他們在新竹縣政府以天籟般的歌聲獻唱國語版「感恩的心」,或者開心地輪流坐在縣長的辦公桌拍照體會未來領導人的滋味。他們在巡迴的期間,也不忘帶著課本努力補課趕上課業的進度,或者與台灣小朋友面對面一起開心做勞作。過程中,笑容時時掛在他們臉上,他們健康、快樂、活力、充滿自信。
隨著「Watoto兒童合唱團」成員的腳步,公視下課花路米節目一路來到新竹、台北。在台灣小朋友實際接觸這群非洲小朋友之前,他們對非洲的印象是什麼?不方地區、年齡,台灣的國小學童異口同聲回答道:「沒有東西吃」、「愛滋病很嚴重」、「小朋友沒有父母」、「自然災害很多」。
為什麼提到非洲,大家的印象這麼一致?下課花路米節目告訴大家,電視台播出的新聞,主要是由路透社、美聯社這些西方通訊社的供稿來報導國際新聞,這些西方通訊社「報甚麼」、「採訪了誰」便成為我們天天看的國際新聞,包括非洲的消息。而以一節的新聞報導時間計算,國際新聞只占其中五分之一,要從世界各地大量報導中選出短短數則剪輯、翻譯,在選擇時就會以較為聳動、報憂不報喜的準則篩選。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久而久之,造就了大家對非洲的刻板印象。
下課花路米提醒大家,不能完全相信來自書本與媒體的報導,自己親眼看見、親耳聽,有所比較才會真正了解、欣賞彼此的不同。與「Watoto兒童合唱團」小朋友接觸、看過他們的表演後,台灣的小朋友說:「他們舞蹈動作很大」、「很厲害」、「看起來很亮眼」、「很感動」。
節目尾聲,「Watoto兒童合唱團」成員來到花蓮海洋公園。因為烏干達不靠海,小朋友們看見海豚表演很興奮,他們開心出遊的樣子,和台灣小朋友沒什麼不同。但對於非洲印象根深柢固的台灣小朋友來說,這次見到的非洲人,很不一樣!
參考文章:
1.Watoto兒童合唱團
2.來自非洲的希望之聲-Watoto兒童合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