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入寒冬,有一個火熱的媒體議題逐漸浮現。
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在他知名的部落格發表一篇文章,用浪漫、瀟灑卻又極其沈重口吻,宣告《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理由無他,是他再也無法容忍媒體賣新聞的勾當了。
黃哲斌高調出走,點燃引信,讓社會蓄積已久的不滿傾巢而出。關心新聞自由、新聞專業的有志之士,紛紛跟進。後續的連署、討論、串聯行動正積極展開,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公視有話好說昨天(12/16)已經針對此議題進行探討,天下雜誌也將推出專題,傳播學界與專業團體正在醞釀對相關部門提出具體訴求,希望能形成足夠壓力,突破現狀。「反置入性行銷」正轉變為今冬最火紅話題。
新聞不是「新聞」,早已不是新聞。
從過去偷偷摸摸、拐彎抹角地用廣編稿把廣告寫成新聞的樣子,到近年來直接由媒體老闆號令新聞主管負擔賣新聞業績。讓心中還存有一絲理想的記者,每天都想開窗哀嚎。最讓髮指的,是近幾年政府明列置入性行銷預算,年預算高達十餘億,用納稅人的錢大辣辣地買新聞,把用置入性行銷買到媒體露出,包裝為政績受到肯定的結果。
由政府帶頭、媒體老闆歡喜迎合所形成的新聞買賣生態鏈,讓稟持新聞專業的媒體人無力反抗,除了屈從,只有選擇出走。政府花納稅人的錢,與媒體聯手呼攏百姓,在許多新聞從業者犧牲新聞專業或工作飯碗後,這種被黃哲斌形容為「掏口袋、騙腦袋」的雙重剝削,每天仍繼續大肆上演。
今年11月間,監委吳豐山即針對政府的置入性行銷提出調查報告和糾正案。同月《財訊》雜誌更點名政府帶頭買新聞的荒謬,並推估出此類新聞買賣交易的龐大預算金額。 黃哲斌毅然決定離開工作超過16年的記者崗位,除了表現出一個記者的良知,也攪動了社會,提醒台灣公眾不應再對置入性行銷的議題保持沉默。否則納稅錢被濫用還事小,如果一時不察,被「置入」得腦袋破洞,這事才大條。 |
![]() |
以下表列近兩個月有關反置入性行銷事件的相關討論文章,其中包括傳播學界、新聞實務界和社會公眾的聲音。大家要聲援的不只是黃哲斌個人,更是要聲援台灣的新聞專業,以及其中所蘊含的自由和民主價值。
置入行銷新聞事件表列:
政府置入 記者走路/羅世宏、胡元輝
台灣媒體的哀歌/張鐵志
新聞置入行銷 林朝億:將摧毀民主支柱/楊宗興
政府逼走媒體老兵/洪貞玲
買很大!張錦華:政府置入媒體早超越商業/莊豐嘉
反新聞置入 馬總統你說話算話嗎?/陳香蘭(獨立媒體人)
反對政府「買新聞」羅智強臉書出現抗議文/王常和
吳豐山:置入行銷是政府花錢買掌聲/謝莉慧
置入行銷氾濫 監委報告批像吸毒/李雲深
新聞置入太嚴重 中時記者辭職抗議/高捷
社評-是政府怠惰 不是媒體違規
你看的是新聞?還是廣告?政府帶頭買新聞,花的都是你我納稅錢!/田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