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會大眾守望民主的新聞媒體工作者,是否能在各式各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以及在媒體組織面臨轉型之際,在面臨職業傷害、解雇等權益受損的第一時間,捍衛自己的勞動工作權益呢?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主辦的勞工權益宣導會-「新聞挑戰與勞動現場」在十一月十八日下午在紫藤蘆舉行,數位典藏計畫兼任助理田育志介紹「傳播勞動權資料庫」,此資料庫由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與台大新聞所副教授兼所長林麗雲共同主持。建置目的在於,藉由長期且系統性累積媒體勞動權事例分析、相關法規,提供給新聞閱聽人及新聞工作者,以網路公共空間為平台,社群之間可以進行討論,進而對改善媒體勞動權。 |
「媒體勞動權資料庫」為保障媒體工作者的勞動權,集結各種與媒體工作者勞動權受損的事件與議題,並還原事件發生的脈絡與癥結點,提供相關法規與各界建議,幫助媒體同業在遇到相關遭遇時,能援引適當案例,可以在第一時間作正確反應以捍衛自身權益。
該資料庫將2008年前相關勞動權受損的事件集結並分類,每篇事例內容提供事件時間起迄、時間序列、社會觀感、相關評論甚至是相關法規,一般使用者可以對每篇文章回應,回饋相關經驗或是提供文章不足之處。資料庫目前分為六大類:職災、薪資與福利之變動、解雇、勞動條件變更、集體組織、組織變動。
田育志表示目前以薪資與福利之變動此類別事件較多。新聞工作者可以利用分類功能,比較同類事例,從相關法規與評論等資訊中,找尋捍衛自己權利的途徑。 數位典藏計畫兼任助理田育志 |
「媒體勞動權資料庫」擁有讓使用者進行共筆編輯之開放平台,通過認證的註冊使用者可以修改編輯文章內容、建立新案例以及新增分類。使用者欲檢視勞動權歷史事件,資料庫的「事件時間序列」提供歷史縱向一覽表。同時使用者也可以藉由站內搜索功能,找尋相關勞動權受損事件。
在場的參與記者認為「傳播勞動權資料庫」立意良好,但屬於被動的資訊提供,很難讓媒體資方有勞動權的認知。
田育志認為媒體工作者可以利用資料庫提供的相關法規保障自我權力;創傷新聞網主持人暨政治大學廣電學系副教授許瓊文認為「媒體勞動權資料庫」提供媒體工作者平台,倘若權益受損事件發生時,可以集合團體及各媒體工作者的力量,警惕並影響資方。田育志表示之後「傳播勞動權資料庫」可能安排採訪發生勞動權益受損事件的媒體工作者,作主動性的事件回應,提供其他同業相關經驗。
相關連結:
媒體勞動權資料庫,網路連結:http://labor.nc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