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成員:
(照片:盧非易(左上)、馬雨沛(右上)、黃新生(下最左)、蔡崇隆(下中)、謝鵬雄(下最右))
盧非易/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召集人)
馬雨沛/淡江大學大傳系專任講師
黃新生/世新大學廣電系教授
蔡崇隆/紀錄片工作者、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兼任教師
謝鵬雄/前台灣電視公司編審組長
評審會議日期與地點:
評審大會:2010年9月10日/政治大學公企中心綜合大樓環形會議室
複審會議:2010年10月17日/清華大學月涵堂二樓會議室
決審會議:2010年12月02日/信義誠品fifi茶酒沙龍
評審大會:
由卓越新聞獎人員簡介上屆評審方式與給分標準,並報告本次電視組四類獎項各報名件數:即時新聞獎共27件、專題新聞獎62件、國際新聞採訪報導獎23件、每日新聞節目獎19件。
評審決議在初審時,沿用上屆給分方式,以一、三、五分評比,越高分代表越優秀;另,因針對此次報名件數相當踴躍,故採分工制;亦即要確保每件至少需由三位評審看過,由秘書處這邊製作各位評審需負責之責任區域(總件數x3�5)。評分表於複審會議前繳交並由秘書處做評分統計以利後續討論。
決議事項:
1.互推盧非易為電視組召集人。
2.作品以一、三、五分評比。越高分代表越優秀,由卓新獎人員統計後通知評審。原則上各獎項取總分居前半之作品列為複審會議主要討論內容。如有其他特殊作品需列入討論,請評審個別提出。
複審會議:決定入圍名單(出席評審:盧非易、馬雨沛、黃新生、蔡崇隆、謝鵬雄)
專題新聞
此文類亦採分工方式,每件作品至少三位評審看過。經第一次評分結果統計,共有十一件作品分數較高,針對分數較高的11件作品,經討論後,在現場直接以記名方式再投票決定最後入圍名單。
獲得評審支持而入圍的五件作品分別是民視「誰奪走我的肺葉 系列報導(老樟樹之淚、202爭奪戰)」、東森電視台「台灣空軍最神秘特種部隊 黑貓中隊」、公共電視「水的難題系列報導」、公共電視「今日農村變調曲—狀告城隍爺、六日圍城-大埔事件」、TVBS「ECFA時代 台灣產業的衝擊與出路」
針對這次有幾件地方有線電視台製作的節目來參賽,有評審指出,一些在地新聞台表現越來越亮眼,他們會對一些被全國性媒體忽略的在地議題作更深入的報導,這點相當值得嘉獎。
評審認為,「ECFA時代 台灣產業的衝擊與出路」對產業作深入剖析,而且切的角度與民眾的切身性較高,是件完整度頗高的作品。
一位評審指出,「台灣空軍最神秘特種部隊 黑貓中隊」題材內容相當有趣,也容易吸引人注意,但對於採訪者的採訪形式評審認為可能再做調整,包括採訪對象及重點等,因為一件好作品除了內容好之外,形式也相當重要。但另一評審則肯定這件作品,認為符合專題新聞的要素:對單一議題作深入報導。
針對「誰奪走我的肺葉系列報導(老樟樹之淚、202爭奪戰)」這件作品,有評審指出,在表現上稍嫌煽情,但有呈現出市政府的執行過程,以及一些會牽動情緒的問題(包括保育、環保等面向),可惜的是比較多focus在環保這塊,沒有對市政府那邊到底是什麼問題詳細解說,如能再加強此面向,就不會過於煽情,作品會更完善。
針對「今日農村變調曲—狀告城隍爺、六日圍城-大埔事件」,一位評審指出,此作品偏批判角度,內容相當細緻,顯現作者群很用心。另一評審則認為,此一議題很重要,表達得也夠清楚,各種角度皆有包含。
另一公共電視作品「水的難題系列報導」,評審表示,這種議題要作得好有難度,由此可顯示作者群的功力深厚,且畫面處理相當不錯。另一評審則指出,作品呈現出各地關於「水」的現況,也不誇張化某些社會性的情緒,相當冷靜、純熟。
一位評審指出,大多數的專題報導,在面對及處理爭議性高且明顯的社會議題時,常常會出現往符合社會情緒的方向去作題目的現象。以「今日農村變調曲—狀告城隍爺、六日圍城-大埔事件」為例,這個社會情緒明顯易見,而使得記者很快速的就能找到一個立場去處理此事件,換言之,他們很容易站在一個廣受社會大眾同情的角度去看此事件的爭議,也因此會去強化社會情緒所支持的一方,對於不同角度的另一方,則會強化其醜陋形像,這樣對解決社會爭議性話題有無幫助?
如果一個事件的處理時間相當長,並且有眾多人的許多意見參與其中,但如果結論卻是如此簡單易見,觀眾會有疑問說,難道真如記者所報導那樣,這些參與的人都愚昧到一種程度?官僚體制都僵化到一種程度?或者是背後有一個陰謀存在?在這個民主時代,能夠容許這麼一個簡單的結論嗎?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中間的妥協、協商,作品中卻並無積極呈現。就像在看新聞時,重點應在於你是怎麼說的,而不是你說什麼,例如我知道大樹砍掉是不好的,但不代表你所說的我全部都要相信。很多記者選擇太便宜太簡單的立場去報導,氣氛如此,當然會很快的贏得支持贏得掌聲,但對於觀眾的深層疑惑並無解答,也讓觀眾質疑媒體的批判精神。
評審表示,有些作品會在一個大範圍概念下容納很多議題,但所謂專題,應是focus在單一議題上作深入的報導,這點在未來的文類定義上仍需再加強。
入圍名單討論結果:
專題新聞獎
編號 作品名稱 代表單位 分數
34029 《誰奪走我的肺葉》系列報導(老樟樹之淚、202爭奪戰) 民視新聞 11
34034 台灣空軍最神秘特種部隊 黑貓中隊 東森新聞 11
34047 水的難題系列報導 公共電視 11
34052 金日農村變調曲—狀告城隍爺、六月圍城-大埔事件 公共電視 13
34059 ECFA時代 台灣產業的衝擊與出路 無線衛星電視(TVBS) 11
決審會議:決定得獎名單(出席評審:盧非易、馬雨沛、蔡崇隆、謝鵬雄)
評審們決議採用兩輪投票的方式,第一輪先選出大家較有共識的作品進行討論後,再以第二輪投票決定得獎名單。而假如評審們認為應當從缺,也可以提出來討論。對於參賽作品文類的分類上,評審們再次關切並建議是否新增參賽文類,讓好作品不會成為遺珠之憾。
專題新聞獎,第一輪投票結果為「台灣空軍最神秘特種部隊 黑貓中隊」一票,「水的難題系列報導」三票;評審們分別先對個別作品提出討論:對於台灣空軍最神秘特種部隊 黑貓中隊此則新聞,評審指出由於先前有國防上的禁忌,很難有這類消息露出,現在能呈現出如此有條理的新聞報導相當可貴,但也有評審指出此則新聞的畫面與文字的連結度較低,有些畫面來源沒有詳細解釋,背景音樂太具干擾性;
而【誰奪走我的肺葉】系列報導(老樟樹之淚、202爭奪戰)評審們皆認為一棵樹能說出如此感人的故事相當值得鼓勵,拍攝手法也似紀錄片,更有深度調查報導,只是在有些關鍵畫面是別人提供,以及單面呈現而非多元角度這兩點上,是評審認為較可惜的地方;
對於ECFA時代台灣產業的衝擊與出路此則,有評審認為,報導中提到某些MIT的case對台灣產業是否具有足夠代表性仍值得商榷,且到底ECFA對台灣有何種衝擊也不夠明確清楚;至於水的難題系列報導,評審特別指出此新聞對台灣來說很重要,具有開發議題的能力,但卻很少有電視台能做得好;雖然在「好看」程度上不及我的肺葉及黑貓中隊,但如能藉此鼓勵記者去深入報導微小、但卻重要的議題是為好事一件。
討論後經第二輪投票,結果由「水的難題系列報導」得到四票支持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