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上的電視
為了因應全球媒體科技數位匯流的趨勢,台灣早於2001年前,即以開始推動有線電視與無線電視數位化的計畫,期望數年後能夠全面收回現有的類比電子媒體頻道資源。然而,口號喊的震天價響,十年過去後卻遲遲未有進展,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問題,而目前政府又有何種作為呢?
台灣的廣電媒體數位化進程遲遲未有進展,有多種說法與因素,目前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進程,受限於:台灣有線電視系統的市場規模、分區制度,以及系統業者滿足於目前吃到飽的費率模式等等。NCC綜合計畫處蔡國棟科長則指出,目前有線電視的數位化問題,受限於業者財力,以及民眾長期養成而難以變革的收視意願。
也因為如此,為了解決民眾對數位內容收視意願與行為的轉變,以及業者普遍要求政府輔導與補助,機上盒一度成為數位化進程的重要議題。然而蔡國棟認為,有線電視是私人產業,政府機關應否作對特定產業的補助,本身是有待討論的議題。他指出,數位機上盒的問題重重,包括補助的範圍,是全面補助、亦或以家庭收入所得為標準?以及,補助的計算方式,是以一戶一機還是以每戶人數作為補助基礎,皆會深深影響政府財政編列。同時,若補助有線電視產業,則不應排除補助無線電視、衛星電視與MOD等媒體產業,否則將有獨厚或圖利特定產業之虞,引發更多爭議。就此,蔡國棟嚴正指出,政府不應也不會以補助機上盒作為發展數位化的條件。
那麼,NCC對於有線電視數位化目前的策略與作為為何?蔡國棟表示,第一屆NCC委員會曾以強制的方式,要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數位化但成效不彰,二屆委員上任後,轉而擬定一份「有線電視數位化實驗區計畫」,以輔導、非強制的方式,讓業者自行選擇是否參與實驗計畫。
該實驗區計畫大意,為業者主動申請該經營區內特定大樓或鄰里,經大樓住戶集體同意後,將該大樓區域系統由類比轉為數位系統,並進行民眾收視習慣之轉變與新系統意見之調查。只是,根據NCC營運管理處曾麗萍科長指出,自今年2月份NCC公佈該計畫至今,僅有兩家業者近兩百戶主動申請參與計畫,成效仍有改進空間。
那麼,到底未來有線電視數位化怎麼走?NCC陳正倉副主委表示,政府目前的有線電視數位化進程,期待能在2015時達到數位化系統覆蓋率百分之五十,而目前的覆蓋率僅約百分之六。陳正倉指出,未來將會逐步要求無論新舊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參與數位化實驗區計畫,同時也將在有線電視修法後,排除仍用舊有類比系統的新進業者進入市場,並且,將會在換發執照的評鑑過程中,納入數位化的選項作為標準。如此作為,是否能夠加速推動有線電視數位化進程,大家都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