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流行之後,很多人都用它來廣交朋友,相識滿天下,彼此可以隨時聯繫,交換看法,抒發感受。對於社交網絡帶來的重大改變,英國新近的一個調查,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數據。
這個調查是由「囊腫纖維症基金會」(Cystic Fibrosis Trust)委託進行。
調查研究發現,喜愛使用社交網站的網民,網上朋友比現實生活中多很多,都在一倍以上。平均來說,個人生活中若有55個朋友的,網上朋友就有121個。
更有趣的是,調查發現,人們對網上朋友,竟然比起對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更加坦誠信任。
社交網絡促進病人心理健康
英國曼徹斯特一家醫院的臨床心理學家Helen Oxley分析指出:「對大多數人而言,互聯網會是用來與親朋戚友保持聯繫,但對於因病而少與外界接觸的人來說,互聯網的角色更大得多了,甚至可用來緊急求助,互聯網也增強他們與社會保持接觸的感覺,這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就很重要。」
調查也發現,十人中有一人會在網上交到最好朋友,或是相信他們會在網上交到可以長期交往的朋友。
同時,人們在結識新朋友時,調查也發現了一些現象性的轉變。只有5%的人會問一下對方的電話號碼,而23%的人卻較多是問一下對方的電郵地址或全名,用意是將對方加入一個社交網絡上,方便日後聯繫。
社交網絡令致學業成績倒退
另一個有關社交網絡的調查研究也帶來一些新的數據。這個調查是英國一個很受歡迎的網站TalkTalk委託進行,一共訪問了4,427名成年人。
該調查發現,有五分之一的家長們認為,他們子女學業成績之所以低落是因為花太多時間在社交網絡如Facebook、Twitter、Myspace,或其他非教育性的網頁之上。
調查發現,英國一般學童平均每天上網2小時又6分鐘。
6至11歲的小學生,有將近一半每天上網玩遊戲1至2小時,而只有10%每天在上網時做功課作業。
12至17歲的中學生,有50%每天都上社交網絡,而只有16%每天上網做功課作業。
英國一個兒童網站Childnet的總裁Will Gardner表示:「15歲以下兒童所認識的是一個離不了互聯網的世界,在他們的學習、遊戲及相互溝通各方面,互聯網已對他們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Social network users have twice as many friends online as in real life | Media |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