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威力無窮,在今年阿拉伯之春連串革命浪潮中已被公認起著重大的推波助瀾作用。當然,在先後發生反對威權統治起義事件的諸國–突尼西亞、埃及、巴林、也門、利比亞、敘利亞等–本身都已萌發促成社會變革的因素,而社交網絡則屬適逢其會,成為示威或起義群眾之間最用得著的散播訊息強大力量。這一新興媒體,不單只平地一聲雷,而今更添上軍事色彩,就在現時利比亞的膠著局面中,已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軍方所利用,多了一個特殊的探子角色。

  北約軍方自3月底起以保護民眾之名空襲利比亞政府軍,至今已超過一萬架次。北約軍方6月10日在舉行新聞界簡報會中承認,在搜集決定空襲目標的情報工作上,北約軍方也收集推特(Twitter)之類社交網絡上的內容。

北約情報中心過濾網上訊息

  英軍空軍中校 Mike Bracken表示:「北約軍方有在互聯網上已公開的訊息中搜集情報,我們有用到推特。其實,對於媒體上任何消息,我們的情報中心都會進行過濾以找出有用的情報。」

  對於社交網絡這一不請自來的軍事角色,加拿大一份報章《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上星期也作了詳盡報導。

  該項報導說,加拿大安大略省Seeley’s Bay一名59歲祖母Janice Clinch幾個月來都非常熱心地在部落格中談論利比亞的局勢,她還主持臉書一個叫做利比亞青年運動(Libyan Youth Movement)的網頁,擔當起版主來。

  她對記者表示,她留意到該臉書網頁一個源自利比亞西部的常客在推文中指稱,有一處加油站已被利比亞強人格達費(Moammar Gadhafi)的部隊徵用為一個臨時總部,她便將該處地方的座標位置,以及同一類推文所提到的其他幾個目標的經緯度資料,整理之後全部轉貼,並呼籲北約軍方認真對付。Janice Clinch本人表示不肯定北約軍方有否空襲這些目標,但她基於反對格達費獨裁政權而會繼續在網上搜尋並轉貼這類資料。

  《環球郵報》的報導稱,一些活躍部落客已被有關方面直接聯絡查詢所貼資料的詳情,而北約當局似乎已特地開設一些非官方名義的帳號專門用來收集有關情報及訊息。

利用谷歌地圖取得座標位置

  英國《衛報》(Guardian)也報導一名網友這方面的經驗。美國亞利桑那州Tucson市一名在冰淇淋店當管工的48歲男子Robert Rowley在利比亞傳出戰亂之後,就不時瀏覽谷歌地圖上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衛星街道圖象,他察覺一處建築物外停放多部看似軍用車輛,而該處在地圖上原註明是一個商用貨倉。他懷疑這其實是一個軍事基地,他便通知一名在網上結識住在的黎波里的網友,該名網友遂前往實地勘察,果然確有其事。他於是將在谷歌地圖上所取得的座標位置,在網上轉貼,而當日未幾就有消息傳來該處地方剛遭到北約空襲擊中。

  Robert Rowley其後也推文貼上兩艘開往利比亞運油船的座標位置,而這兩艘船結果也被北約軍方扣留。他說: 「原以為純屬巧合,但想深一層,他們(北約)肯定是有監看的。」後來他又將由源自利比亞網友提供或發掘到的資料乾脆直接貼上北約官網的推特網頁之上。

  現在,人們不用再揣測了,北約當局已正式承認有監看互聯網上,也包括各類社交網絡上的訊息,作為收集情報的其中一環。

  英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網上推文不會被視作單一的情報消息來源,但在整體情報收集工作上則會有一定貢獻。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Nato, Twitter and air strikes in Libya | Help | guardian.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