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日本發生震驚世界的福島核災,目前整個福島縣仍處在嚴重輻射汙染狀態,專家預估,日本十年後將有一百萬人因此致癌,土地永不復用。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劉黎兒,親身經歷日本311震災後,收集資料並採訪各領域核電廠工作人員,出版《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一書,呼籲大家重視核能電廠對全人類的危害,並揭開臺灣核安潘朵拉的盒子。

核災重創日本
  劉黎兒表示,福島核災至今釋放出至少一六八顆原子彈的輻射物質量,殘存量也等同近三千顆,所以災後的福島全縣仍是超高汙染的狀態。按照規定,每坪方公里超過四萬貝克(Bq),就是「輻射管制區域」,許多專家估測,現在遭到高輻射汙染應避難居民約為一百五十萬人,但涉及土地、身家財產的龐大金額,政府只有能力讓十五萬人避難。

  收拾日本核災該花多少錢?劉黎兒表示,東京大學教授兒玉龍彥曾估計,單單土壤等環境除染,最少得花八百兆日圓,相當於日本十年的國家預算,將導致日本破產。因此日本政府未認真去做,僅編列兩千億日圓除汙預算,任由福島人飽受輻射。

  東京電力公司號稱福島核災僅傷亡三名員工,但實際上必定更多。1986年俄國車諾比核災,官方也曾表示僅傷亡三十一人,但多年後烏克蘭以及俄國皆承認核災造成致癌死亡人數為一百五十萬人,且烏克蘭平均壽命由七十五歲驟降至五十五歲。她推測,未來日本世界第一長壽國的地位將不保。

  劉黎兒無奈,現在日本居民相當害怕食物遭受核災區域汙染,若吃下幾萬貝克的輻射物質,將導致治癌率會大幅提高。許多災民只能接受遭輻射汙染的事實,多數小孩甚至開始思考死亡之事。而撤離的福島居民也時常遭歧視,劉黎兒看過福島抗議居民高舉「去也是大難(遭到歧視),留下也是大難(遭到汙染)」字牌。

台灣核電迷思和謊言
  有鑑於日本核災的嚴重性,劉黎兒認為核電的本質就是「輻射物質┼謊言」。執政者和核電當局將核能視為不排放二氧化碳的乾淨能源,事實上他們並沒有計算核電前端的鈾礦開採、提煉、硬體建造和後端核廢料處理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核分裂時僅三分之一能量用於發電,剩下的三分之二要利用海洋降溫,每秒鐘使七十噸海水升溫七度,除了破壞海洋生態,也會造成海水含碳。

  此外,台電表示核電每度電發電成本僅0.66元,遠比火力、再生能源低,但這是核廢料處理成本被刻意低估的結果。台電只算發電的瞬間的費用,所有建盧費用、原料都不算。核四廠若要完工,估計其預算將增加三千億,若將核廢料處理納入計算,發電成本至少會達到每度兩元左右,高於其他能源發電成本。

  日本核電廠原本的耐震係數為0.6g,但台灣核一廠耐震係數僅0.3g,核二廠、核三廠以及興建中的核四廠為0.4g,耐震力明顯不足,而且各核電廠位置接近斷層,風險將更勝日本。她說,執政者承諾,要花費三千億加強核電耐震度至0.6g,但專家表示事前耐震度與事後補救成0.6g不一樣,仍有安全上的疑慮。

核電是無法控制的高風險系統
  她說「核安是矛盾的名詞,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國際專家證實臺灣是下一個最又可能發生核災的地方,因為台灣核電耐震力不足、立地於斷層邊、多頭建造且位於人口稠密區,核災風險遠高於他國。

  福島核災疏散範圍為二十公里,疏散人口達十五萬人。以同樣範圍計算,若臺灣任一核電廠發生意外,高達兩百萬人以上將疏散。經過評估,台灣面積小導致逃亡效率低,核四若是釀禍的話恐怕會有七百萬人死亡。她強調「核電的代價實在太大」。

我們根本不需要核電

  劉黎兒最後呼籲:「廢核是絕對的價值」,朝野應該共同協商廢核的必要性,因為最破壞環境的發電方式是核電,人類也承擔不起任何的核災事件發生。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表示,從能源局的資料做計算,去年台灣電力的備用容量率是24.3%,而目前六座核電機組占台灣所有發電設備的發電能力約11%左右,備用容量率大於核能發電能力10%以上,也就是說,即使現在立即停掉所有核能機組,也不會有缺電的問題。

  立委田秋堇表示臺灣是多地震的國家,核電廠又位於活動斷層,連核電廠廠長都不敢保證核電安全。推動綠能,改善用電方式才是永續經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