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看BBC電視新聞,尤其是週末的時段,發現明顯多了由年紀較大的女性主持播報,而近期其中一名年約60歲主播,更刻意青春打扮,一把時下最流行的留海髮型,髮絮貼近雙眼掩掩映映,播報時也用心用力,但始終或許年紀大了,節奏慢些,而在與現場記者對話或即場訪問時,總是反應慢些,普通一節20多分鐘的新聞時段報導下來,看她有時便顯得稍為吃力似的。

  說上述這些,不是挑剔批評她個人,而是看到BBC因為曾被法院裁定犯上年齡歧視後,逐漸編排更多中老年女播報員所帶來的這一情況。

  BBC是公營廣播機構,國內部經費全部來自國民所繳納的電視牌費,事事須向公眾交代的問責性也自然較大。相比之下,英國各商營電視台在用人方面就少了這種壓力。

年齡歧視案帶來改變
  這一老大機構多年來確實人才輩出,但也同時受到批評存在男女人才起用不均的問題。一位BBC退休高管曾坦言BBC普遍存在的一種意識是,男主播上了年紀會被視為更為權威穩重,而女主播上了年紀就成了問題了。無可置疑,在某種程度上,這也許亦是社會上一種普遍觀感。英國社會關於這方面的議論近一兩年也因為一宗年齡歧視訴訟案而進入了高潮。

  該宗訴訟事緣BBC一台一個晚間節目「鄉村風情”(Countryfile)」 進行節目重組,實行大換角,4個年在40幾至50多歲的女主持全被替換,改由年輕女士上陣。被撤換其中一人52歲的米蘭‧奧萊利 (Miriam O’Reilly) 心感不忿,帶頭控告BBC年齡歧視,在2011年1月,法庭裁定她勝訴,轟動一時。BBC當時也接受法庭判決,承認錯誤,聲言作出改善。

  米蘭‧奧萊利勝訴後,BBC與她續約三年,但她並無重返該節目,而改任另一撲滅罪行節目主持,一年後她感到意興闌珊,自行提早解約離開。她最近與律師成立了一個爭取婦女平等組織,繼續為爭取平權而奮鬥。

  根據數據顯示,BBC老年員工的男女比例是72%對28%;當然,這與英國社會這一方面的比例絕不一致,英國的中老年女性是多於中老年男性的。

中老年女主播人才不足
  BBC執行長馬克‧湯姆森 (Mark Thompson) 上月承認BBC幕前的中老年女性,一向不成比例,他說,這問題也出在女性這一方面一直人才不足。他表示,該歧視案對BBC是一個重大的警惕,自此已努力加以改善。

  近期這一問題因為續有一些名人發表意見,又再惹起注意。其中憑《戇豆先生》(Mr Bean)這位紅遍全球的著名諧星路雲‧艾堅遜 (Rowan Atkinson) 公開表示,幕前工作分派不該涉及什麼年齡歧視問題,也根本不宜牽扯上反歧視的法例。

  他說:「這是演藝工作嘛! 就如說007電影男主角皮雅斯‧布士南 (Pierce Brosnan) 不會因為自己年紀大被換角而跑去投訴受到年齡歧視的吧。…電影也好,電視也好,決定換角,或起用誰人演出或主持,就該由製作人定奪。這完全是創意自由的範疇,與年齡歧視問題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的。」

  對於這位諧星的評論,歧視案當事人米蘭‧奧萊利已馬上提出反駁。她說:「電視在塑造社會及人際觀感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所以,電視應該公道地反映社會現實情況,斷不能以演藝創意理由就亂來的。我迫不得已才控告BBC,對於他們更加公平地任用女性及起用中老年女性擔任幕前工作上,現在不就起了作用嗎?」

  BBC在新聞主播的編排上,不說年齡層面,單說族裔分佈方面,相信也確曾下了一番功夫。主持陣容正反映出英國的多種族人口成份,當然主要為英國白人、但也有黑人、南亞裔、阿拉伯裔,或混血兒。在英國的華裔人口至今約60萬以下,不到全英人口的1%,未見起用華裔新聞主播,看來也是正常的。

  年齡歧視案結果影響深遠,在BBC這一年來已見作出相應安排的同時,英國國會也將這類問題正式提上議程,在上月,下議院便曾討論電視廣播界的幕前男女性比例平衡的議題。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 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Rowan Atkinson:BBC should have been allowed to drop Miriam O’Reilly | Media | guardian.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