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前任董事長陳世敏教授的名言:「新聞太重要,不能只留給少數人去關心!」
本屆新任胡元輝董事長,媒體經驗豐富和學術素養俱佳,特別在新聞獎之外,舉辦「好新聞」徵選活動,希望大家一起關心新聞,鼓勵好新聞,支持好記者!很有意義,值得共襄盛舉!
尤其是,現在媒體市場競爭激烈,面臨數位匯流新時代,新媒體搶食收視率和廣告,新聞炒作愈趨嚴重,甚至已威脅新聞專業和倫理,去年卓越新聞獎的電視即時新聞,就出現「從缺」現象,評審意見語重心長,認為新聞過度商業化、瑣碎化、八卦化、炒作化、甚至當成商品出賣,結果,失去了專業,失去了倫理,失去了價值!變成圾垃新聞!
但是,我們的社會需要新聞,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真實的資訊,需要評估和解釋,需要監督政府,維護人權,需要在民主自由社會中,享有尊嚴和幸福的生活!
好新聞﹣﹣是大家共同的需要,就像好山,好水, 好空氣,一樣重要!
什麼是好新聞?新聞學有很多討論和定義:真實、平衡、多元、完整、客觀、不循私利、公共利益等,當然都很重要,都遵守這些規範了、甚至得獎了,當然就是好新聞!
不過,得獎每年只有一次,記者工作每天都在寫新聞,好新聞絕對不僅止於得獎的新聞,因此,我想要說:讓好記者覺得無憾的新聞,就是好新聞!
去年卓越新聞獎的獨立記者李惠仁追縱八年禽流感,自費百萬,甚至冒著被威脅的風險,終於戳破台灣禽流感的秘密, 我看到2篇來自主流媒體的反省文章,其中一篇的記者寫道:「包括本報在內等擁有豐沛採訪資源的主流媒體也該自省:真的善盡為民喉舌、守護正義的媒體天職了嗎?」
主流媒體記者感到汗顏並坦誠自我檢討,其實讓我也非常感動,因為這表示,好記者對於好新聞仍有共識,仍有追求,仍有盼望,也有未能做到的失落!
因此,我們可以期待未來仍有希望!仍會追求讓自已無憾的新聞!所以,我想說,讓一位優秀記者無憾的新聞,就是好新聞!!!
今年臺大研究所口試,有一位資訊科系專長的應考者,告訴我為什麼來報考,她近年得到一種罕見疾病,本來已十分無望,心情和身體都陷於谷底。但是,竟在偶然中讀到一篇報導該疾病的專題內容,讓她找到醫療線索和希望,終於重拾了健康和年輕的人生,因此,決定報考新聞所,希望將來也寫出這樣的新聞,來幫助需要的人!
這篇報導應該沒有得獎,但是它永遠活在某個/某些無名的讀者的生命和一生的記憶裡!
也許,寫這篇新聞的記者並不知道它已真實的影響了一個人的人生,但更重要的是,這位記者寫作這個冷僻的議題,只是出於一份社會關懷,只是出於一份記者的天職和責任感。他雖不見得知道它的影響是什麼,但他真正把讀者的需要放在心裡!他/她一定覺得已經盡過力,而因此無憾!
我們需要更多更多這樣無憾的好新聞!在專業上無憾!在倫理上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