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禎照片,許韶君拍攝)
「尋找出屬於台灣的價值與驕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2011年,呂國禎與萬年生以〈影響世界的六十公里〉榮獲第十屆卓越新聞獎專題報導獎。呂國禎提到,這篇專題報導主題其實是進行一個報導過程中另外延伸發覺的主題。原本他預計要進行的是中部的環保議題及經濟議題報導,但過程中他卻逐漸自覺,自己不僅要做好一篇環保議題的專題新聞,他也要更注重台灣未來的發展。因此,〈影響世界的60公里〉這篇文章進行的過程,主題發想這個環節是最費時的部分。呂國禎覺得,實在是因為「黑手行業」轉型成今日影響世界的各大廠,是如此的不為人知。
從一個故事發現更多值得驕傲的故事
呂國禎回憶說,當初他們原本只是深入中部,準備探索哪些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因此才知道2008年時發生了件有趣的故事。
當時是美國金融海嘯過後,美國Apple公司瘋狂在台灣尋找他的合作夥伴,並且整個iPhone4的手機全部和台灣有關,後來才發現其實這整個合作產業都聚集在一個半徑才30公里的地方,如果沒有這個地方,就不會有iPhone4不鏽鋼的外殼,如果沒有這裡,是不可能做到iPhone4的薄度和Apple技術革命創新。以這個故事為起點,呂國禎開始去深入發掘這塊台灣微小土地裏頭,每個業者背後的故事。經由這個題目,他們逐漸去延伸,逐漸發現,原來台灣有這麼多值得驕傲的地方。
看見故事背後更大的社會歷史更迭
不僅透過小故事找出更多讓人激賞的故事,呂國禎同時回到產業發展的文化歷史,他看到這個地方的產業,是在日據時代一個被稱之為「黑手」的行業,也就是這行業存在至今已經有至少八十年的歷史,這段時間不斷經過世世代代的更迭轉型,包括民國七十年代當時台灣的工具機出貨量是稱霸全球、成功的行業,但最後被限制出口到美國,而不得不面臨轉型。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這塊地方又發生新一波的倒閉潮,整個「黑手行業」的歷史這樣變化更迭,這讓呂國禎因此產生了好奇心,他想的是:為什麼今日全球會有這麼多的新產品都和他們有關,包括Apple的iPhone、Google的太陽能,甚至是整個歐洲的半導體。他認為這是很值得探討的故事。
在逐一發掘出當地的故事後,呂國禎逐漸釐清圖像,也不禁開始驚嘆「原來台灣在這個60公里的土地上,有這麼多比鄰相間的工廠,以值得驕傲的精緻規模,影響全世界」。
寫完這篇報導後,還有一個小插曲。呂國禎說他們一行人將這篇故事以社群部落格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後來有了更大的迴響,許多台中人都表示,他們就居住這篇報導的所在地隔壁,竟然不知道原來這些工廠和知名的iPhone有關。
報導過程遇到的困難
對呂國禎來說,進行這篇報導其中最大的難度是在台中做田野調查的過程,因為他希望將在六十公里內影響全世界比較關鍵的廠商的故事都挖掘出來,以更加完整地呈現。不過這件事卻比想像中的還要艱難,因為很多廠商不願意曝光。因此在發掘故事的過程,不是那麼順利、甚至有些曲折。
由於故事的主角都是工廠的大老闆,他們的客戶又幾乎是世界響叮噹的品牌。這些老闆為客戶提供的精密機械、技術,因此對於記者要報導他們的事,心中都存有保留的態度。因此在剛開始接觸時,許多老闆會顧忌,不知是否該把這段歷史故事闡述出來。後來是在一位較熱心的老闆起頭下,事情才有了改觀。這位老闆向大家表示,他認為這個行業是台灣人值得驕傲的,應該讓大家知曉,也才會鼓勵更多對這產業有希望有潛力的年輕人。因為這樣的自信與期待,其他工廠老闆也受到感動,才開始願意受訪,並對呂國禎侃侃而談。
找出報導的核心意義
「什麼才是令人驕傲的,值得去做的?而不是用錢堆疊出某種假象。」呂國禎指出這六十公里的意義所在,和其他國家花費許多成本打造出來的科技園區相比,這六十公里的精密機械聚落的表現和態度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在這麼小的地方聚集了上千家業者,創造三萬個工作機會,影響周邊可能又會有三十萬的工作機會,這是不容小覷的,但是未來該如何發展得更好,該如何避免像國光生技那樣,作那麼大的投資,GDP升長得很快,但卻對土地產生了很大的損害,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這六十公里除了影響全世界,也花了許多時間、心力與金錢培養出更多台灣學子,期待更多台灣學子做出更精密、更突破的成績。其中甚至有一家廠商長期資助獎學金,包車從台北到高雄中山大學,一家家大學去辦講座和學子作交流,找尋台灣更有競爭力的未來。
諷刺的是,許多拿了獎學金的學生,最後卻選擇科學園區的公司就職。呂國禎希望藉由這篇報導讓大家知道,要有好的舞台、好的工作表現不一定非得要到科學園區。
在報導中記者的自我反省
在專題過程中,呂國禎時常會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夠投入?新聞的深度夠不夠?會不會被商業所操作?因為身為新聞人,一直在這個商業氛圍之下,難免會跟隨或偏向主流的報導,將這些商業運作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去賦予價值,過度的吹捧,進而影響社會對他們的觀感。
「這是我們報導深入台灣本土產業問題時,難免會被拉扯的,因為過去台灣商業新聞運作太強烈了,而且透過完美的包裝行銷的公關方式,要反思自己報導的深度更是艱難。」呂國禎也道出新聞傳播媒體的問題,他希望自己能做更多肯定台灣的報導,更接近台灣本土的議題,而非只是批判。
《影響全世界的60公里》榮獲得第十屆卓越新聞獎專題新聞獎,這個得獎作品由呂國禎和萬年生共同合作完成。
《影響全世界的60公里》作品簡介:
台中黑手窟,被稱作台灣最老的產業聚落,在這個全長60公里,寬不到20公里的田間聚集了全世界最頂尖的精密機械產業重鎮。從黑手窟的緣起,到這塊土地如何面對金融危機和挑戰,此專題做了具備歷史縱深與意義的深入報導。(作品可線上瀏覽https://feja.org.tw/wp-content/uploads/2738_001.pdf )
評審給予該作品的得獎理由是:
作者以全球在地化的寬廣視野,報導台灣中部的工業部落,其實是世界精密產業的基地。內文涵蓋全局觀點與人物寫照,突顯台灣人的打拼精神。本作品企劃與文筆兼具,讀來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