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導演、獨立記者李惠仁)
曾經任職超視、東森、民視新聞台超過十五年,為了追求新聞理想,好幾年前李惠仁從主流媒體轉戰獨立新聞,執導《不能戳的秘密》紀錄片,讓他獲得第十屆卓越新聞獎(2011年)甫成立的電視類調查報導獎,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調查報導」獎項的記者。為了完成這則調查報導,他自費新台幣一百多萬元,歷經6年拍攝、8年調查,揭發農委會對台灣禽流感的防疫疏失,被媒體喻為「危雞英雄」,李惠仁三個字,也幾乎成為獨立調查報導的代名詞。目前他仍然孜孜不倦,從事獨立調查報導和紀錄片拍攝的工作。
李惠仁推薦的好新聞
2007年李惠仁在東森新聞台任職期間,曾製作一個新聞專題《新聞延續中》,這則新聞是追蹤2006年3月10所發生的台鐵重大公安事故,當時有五名台鐵軌道施工工人慘遭時速超過100公里的自強號列車撞擊身亡,這起事故是當時台鐵創建一百一十九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意外事故。事後調查發現,,意外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台鐵的人為疏失,有7名主管因此遭到懲處,時任台鐵局長的徐達文,也因此辭職下台以示負責。
不同於一般的追蹤報導,這則新聞採訪主軸在於報導新聞事件中的「生還者」,以及「『肇事』的火車駕駛員」。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敘述親身的經驗,還原當初意外發生的那一刻。
透過當事人的經驗和故事挖掘,這則新聞專題還進一步製作有關火車駕駛員的「死亡筆記本」,揭露出,原來台鐵的火車駕駛幾乎每年都發生撞死人的事故紀錄。
為什麼這是好新聞
李惠仁認為,每則新聞就像「瞎子摸象」的「象」,記者要跳脫單一面向,才能創造有別一般制式新聞的角度,而能夠還原事實、貼近真相的新聞對社會就有貢獻。
為了拍攝《不能戳的秘密》,辭去長達15年的電視台新聞攝影記者工作,關心農業卻沒有經費協助的李惠仁,只能讓自己變成「雞專家」,從路邊解剖病死雞開始,步步「突圍」、為民眾權益把關。《不能戳的秘密》無法透過主流媒體公開播映,卻有二十多萬的民眾,透過網路了解內幕。這讓李惠仁更有信心能夠繼續做下去,他心中也仍存著希望,相信透過紀錄片可以爭取社會公義。這是他心目中的媒體責任和價值。
「記者會有別人看不到的角度」,李惠仁認為,好的新聞表現就是能夠「重現、傳達好的故事,並且是誠懇、動人的」。他說,一則新聞訊息會不會引起關注,往往在於呈現不同的角度、面向,「貼近事實的原貌」更是記者應該關注的重點。
但「記者也容易受困於自己」,曾任東森新聞台執行製作的李惠仁,以東森新聞專題《新聞延續中》追蹤2006年3月10所發生的台鐵重大公安事故為例,勉勵記者不要先為自己設下「他怎麼可能願意接受採訪」的障礙。
「百分之九十九的記者會以家屬一年來的心路歷程、台鐵公安再檢視的角度」追蹤報導,且毫無意外會整理有關「從事發至今的最新進度概況」的報導,但李惠仁認為,作出不同角度的新聞才能重現更多貼近事實的真相。因此當時他選擇採訪「生還者」,且包括「『肇事』的火車駕駛員」。
李惠仁記得,一些記者聽聞他這項專題構想時,便提出質疑,認為當事人會拒絕採訪。然而李惠仁卻成功地說服受訪者,並製作一則有關火車駕駛員的「死亡筆記本」,意外發現火車駕駛幾乎每年都發生撞死人的事故。
新聞的輪轉速度很快,細節也容易被遺忘,李惠仁說,好的議題未必會被發現,不純熟的採訪或方法可能阻礙一篇好報導的形成。因此他強調,「寫新聞就如同寫歷史」,好新聞應該還原事實、貼近真相,他勉勵記者要勇於探索真相。
本文為《好新聞 大家踹共》專書其中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