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報業協會 (NAA) 每公佈一次數據,莫不教人震驚一次,這次是今年上半年的廣告成績,印刷廣告下滑的幅度,是數位廣告成長的二十五倍,印刷廣告每賠二十五塊錢,才能從數位廣告補貼回來一塊錢。具體的數字是印刷廣告賠了將近 8 億美元,比去年上半年減少了 8%,同期數位廣告賺了 3100 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2%。印刷廣告下滑的太快,數位廣告成長的又出奇的慢,造成這麼懸殊的比例。

其實數位廣告的成長並沒有那麼差,根據 IBA (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 的數據,今年前三個月,美國的數位廣告比去年同期成長了 15%,總金額達 84 億美元。但同期的報業,數位廣告僅增加了 1%,總金額僅有 8100 萬美元,占市場不到 10%,在 2003 年還占到 17%,2007 年也有 15%。報業已經「數位優先」多年了,在新聞內容上有些成效,但在廣告上「優先」的仍然有限。

自 1990 年中期網路興起,雖然有識之士讓大家關注這一潮流,並沒有立即影響到報業,報業反而在 2005 年創造了廣告高峰,將近 500 億美元,但在高峰之後即急速下降,2011 年印刷加數位廣告的總值,僅剩 240 億美元。美國報業協會把 2005 上半年與 2012 上半年的印刷廣告比對,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分類廣告,分別為人事 86%、汽車 78%,房地 82%,地方與全國的營業廣告,也都衰退了半數。

美國的報業為什麼走得這麼吃力,報業分析家 Alan D. Mutter 最近撰文,說出兩個直接的原因,一是近年數位廣告製作業成長趨緩,製作有創意的數位廣告減少,二是報業仍迷戀過去印刷廣告的成功經驗,把印刷的版式移轉上線。所以印刷廣告被大環境沖刷之際,數位廣告又缺乏動力,青黃不接,顧客的流失為必然現象。

系統分析的理論裡,有「根基位移」(Fundamental Shift) 的現象,像是地震的「走山」,劇烈的震動把位置移動了,一旦發生,只有轉機與危機兩種選擇,分析家說美國報業正面臨這一考驗,因為今天消費者的消費方式,與今天推銷員者推銷方式,都已經移動,老舊的與傳統構思不再有用。今天的數位媒體不但擴大人頭版圖,更發展出內含個人資料的龐大資料庫,然後出售資料庫的使用權,達到高效益的對象化謀合。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家多知道的 Linked In 社群網路。

Linked In 雖然與 Facebook 類似,但有高度專屬性,以專業的上班族為主,每人可以詳細的介紹自己,學經歷、專業領域、著作,成為認識同業,討論切磋,尋找機會的平台,當然更成為人頭獵者的耕耘園地。這是一個不必用網路技術暗自收集、就能讓大家自願展現自己的網站,成立十年,去年上市,現有一億七千五百萬會員。基本上這相當一個人事資料網站,或者說是一個龐大人事廣告,但其互動功能,卻讓大家能用一億七千五百萬張履歷表,作各種對象化的謀合。

Linked In 今年第一季的營收比去年成長了兩倍,2011 年營收比前一年增加了 115%,2011 年美國報業數位廣告的營收僅比前一年增加了 7%,與成倍數成長的數位生態,不成比例。

雖然如此,印刷版報紙仍有相當優勢,仍是公認最舒適取得新聞與資訊的媒介,許多文字內容,紙張閱讀仍優於電子閱讀。但支撐局面的最後一個籌碼,Alan D. Mutter 說就是目前還能與當地居民連在一起的地域性零售業廣告,他警告報業,分類廣告幾近消失,下一個被蠶食的正是這些營業廣告,如果再保不住,那就只有準備善後了。

您可以 eMail: 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表達對本文的看法。

本文原刊於ePublishing電子出版簡訊201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