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是所謂第二螢幕(second screens)十分普及的時代,(相對於電視,iPad、iPhone之類的手提裝置,或各類智慧型手機、手提電腦等,也被統稱為第二螢幕),總見人人一機在手,年青一代尤其如此,可以隨時隨地與別人溝通,也會邊看電視邊用第二螢幕與人對節目談論起來。這些情況現已引起電視業界關注,一項研究指出,第二螢幕已對電視廣告的效果帶來影響,而傳統電視業勢將蒙受廣告收入方面的損失。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一項調查指出,在英國的16至24歲的年青人中,將近一半在觀看電視時經常利用Facebook或手機與別人互發訊息,對節目彈彈讚讚,不亦樂乎。如同人們愛對住電視吃飯一樣,這已成為很多年青人的一種生活常態。
換言之,第二螢幕可能導致觀眾收看廣告的數量下跌。
從廣告商的角度來說,人們看廣告的數量減少時,其觀眾價值就告下跌。16至24歲的年青人一向被視為最有廣告價值的群體之一,但如他們看電視時經常也使用其他媒體而分了心,減少一直看著節目的時間,那麼他們的廣告價值自然要低一些。
部份廣告收入流向社交媒體
目前,英國商營電視獨立電視台(ITV)及第4台( Channel 4)的觀眾價值因而 受到影響。電視業者可能迫於無奈要跟Facebook及Twitter之類的社交媒體分享廣告收入。
比如以收視率來計算高收視娛樂節目The X-Factor的廣告收費時,因為年青觀眾愛在社交媒體上邊看邊談,不太專注,少看了廣告,那麼計算廣告收費時便要打上一定折扣,這也將令致部份的廣告收入間接流向社交媒體。
不過,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析也表示,第二螢幕畢竟將動搖不了電視的重要地位,人們將繼續主要靠電視來收看節目。理由是始終觀感有別,電視畫面可以越做越大,但第二螢幕如智慧型手機就大極有限;手機畫面縱然現時已經越來越大,但人隻手無論如何就不能變大的。
再說的話,電視業者也有用得著第二螢幕之處,比如利用第二螢幕搞一些後續節目,或利用它來提醒觀眾某個節目正在播出了,甚至在上面賣些廣告為自己宣傳一下等等。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Second screen’ social media threaten broadcasters’ revenue – 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