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行動最後由傳播系和政治系共十位教師帶領同學宣讀聲明 攝影/張嘉真
反媒體壟斷運動延燒至今,除青年學生族群積極表態外,全台傳播學者也挺身展現「反媒體壟斷、要媒體改革」的決心。由媒體改造學社發起、傳播學生鬥陣協辦的「123傳播自由週」聯合課程行動,在12月的第三週全台開跑。其中中正大學特別將行動課程,集中到12月19日中午,課堂更移到學生們上下課必經的紫荊大道。現場除七位發起的傳播系教師之外,也有其他同系及外系教師自發性來到現場,一起共襄盛舉。
中正大學反壟斷聯合課程 十多位教師共同響應
新聞傳播科系老師們認為,在現今惡劣的新聞傳播環境下,無論是學界與業界,或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皆存在巨大落差,傳播教育的意義需再思考。因此決定於12月第三週在全台各大專院校舉辦聯合授課,利用課堂時間或拉到戶外的開放式教學進行反媒體壟斷討論。除發表對該議題的思考之外,也希望提高同學對媒體環境的關注。中正大學場次的行動格外特別,首次有七位老師聯合發起,並走出教室、在貫穿校園的紫荊大道上授課及討論。一百多位參與者席地而坐,伴著陽光聆聽老師們發表反媒體壟斷的訴求與理念,也上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行動經驗。
中正大學傳播系老師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這次全台串聯行動課程的三大核心訴求,包含反媒體壟斷的原因、協助公共廣電發展、爭取新聞工作自主權與勞動權等,這項全台傳播科系的行動課程大串連,也讓同學有機會從所學為出發,思考整個台灣媒體環境面臨的困境以及未來應有的方向。
傳播系副教授唐士哲認為,媒體壟斷將導致惡性競爭,巨獸可能透過廣告等影響力擠壓其他媒體;傳播系副教授胡元輝以中正校花紫荊花為喻,表示不同的花木才能構成多元繁盛的美景,而多元繁盛便不能只靠商業媒體,必須要有公共媒體及其他非營利、獨立媒體來制衡。傳播系副教授簡妙如也說:「除了媒體的外部環境,也應該從媒體的內部環境維護做起,如此一來同學未來才能到更健全的環境工作。」也呼籲大家要有清楚意識並團結起來,才能爭取到新聞工作者的勞動權益。
中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謝世民表示,臺灣如果要有民主化,下一波勢必是媒體民主化,而媒體現在受到了威脅,人民站出來對抗是具有深刻意義的。現場還有多位同學至台前分享,暢談自身對媒體環境的思考與期望。中正校內的異議性社團更將於12月27日發動校內遊行,呼籲大家走出教室、一起努力為媒體議題發聲。課程行動的一百多位參與者當中,包含傳播系的大學部和研究所同學、外系師生甚至校外人士。許多同學高舉標語表達訴求,也有同學擺攤發送自行製作的獨立媒體懶人包,實踐參與媒體改革的精神。
課程行動持續約90分鐘,最後由十位老師帶領現場所有同學共同宣讀聲明,傳達「媒體是專業不是商品,媒體是文化不是貨物」的理念及三大訴求。活動主持人,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以此作結:「我們的行動與未來是在自己手上,我們必須走出研究室、走出書房,走到校園和社會上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