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公共電視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以「地方紮根、向外發聲」為主題,共同舉辦「2012年PeoPo公民新聞獎」頒獎典禮,共有來自全國176件作品參加,入圍有35件,而最終得獎者包括新聞專題獎5件、新聞專題特別獎4 件、短片報導獎5件與短片報導特別獎1件。閱聽人不再是被動的訊息接收者,更能積極地拿起攝影機拍攝影片,對外發聲,彌補主流媒體報導相關議題的不足。

  台灣的有線電視台,約一百多台,其中新聞台約9台,但新聞台提供的新聞資訊,閱聽人並不滿足。在每天截稿的時間壓力下,記者必須迅速地處理新聞,呈現給觀眾,但時間壓力卻讓記者呈現的議題不夠深入。而且,商業電視台受制於收視率,新聞也流於八卦、醜聞等腥羶色新聞,能否發揮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功能,也受到閱聽人的質疑。除此之外,目前的新聞台都是全國播送,取材以全國閱聽人有興趣的為主,而主流媒體對於在地的議題未必有興趣,導致在地民眾無法對外發聲、凝聚社區共識。因此,公民記者的興起適時地彌補主流媒體的不足,形成主流媒體與公民記者相輔相成的新聞傳播環境。

  網際網路的興起,代表著言論通路不再侷限在主流媒體。每一個人拿起相機、攝影機拍攝,剪接成影片後放上網路平台,就成為一則新聞,吸引網友注意,發表個人意見。「2012年PeoPo公民新聞獎」得獎作品中,這些公民記者不再單純接收主流媒體的訊息,相反地,他們都化被動為主動,拿起攝影機製作新聞,長期追蹤某項議題,深入與在地民眾接觸,產製第一手的新聞。縱使主流媒體報導相關議題,但缺乏長期追蹤,且受限於報導時間、篇幅等,報導也未必如公民記者般地深入。

  以《有標價的越南新娘 無價的台灣母親》報導為例,公民記者楊蓉目前是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的學生,長期關懷弱勢。她透過最直接、純淨的鏡頭語言,記錄越南新娘吳紅惠嫁到台灣的故事。吳紅惠當初聽媒人說台灣人疼惜老婆,為了要協助家庭擺脫貧困,選擇嫁到台灣。踏上這片土地後,語言障礙、經濟壓力,甚至是丈夫的歧視與羞辱,讓她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後來,她的丈夫因病過世,她堅強地撐起這個家,面對困境屹立不搖。家中經濟資源不足,連帶影響小孩的教育資源,然而在這樣的新台灣家庭裡,小孩也更早養成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他們身上,公民記者楊蓉見證吳紅惠的強韌生命力,這篇報導也突顯東南亞配偶嫁來台灣的生活困境、子女教養等社會議題。

  事實上,公民記者從周遭生活發現公共議題,議題的選擇多元,包含環保、人權、文化、社區、教育與媒體等議題,只要與我們的生活有關,都公民記者報導的題材,然而這些貼近我們生活的題材卻經常無法在主流媒體看到,這也凸顯公民新聞獨特價值。

  這次得獎的報導,主題十分多元,包含南韓MBC罷工事件、同性戀、樂生、環保、東南亞籍配偶等,從生活中的事件出發,傳達自我意見予閱聽大眾,公共性十足。此外,公民記者也沒有來自長官或置入性行銷的壓力,讓公民記者更能暢所欲言。

  2012年台灣傳媒生態發生重大改變,NCC有條件通過旺中併購中嘉案,黎智英也出售壹傳媒旗下平面與電子媒體,媒體言論通路壟斷的疑慮籠罩台灣,社會瀰漫言論自由流失的氛圍,未來商業媒體的言論多元性讓閱聽人擔憂。然而,網際網路的興起,讓每個閱聽人化身公民記者,關心生活周遭的公共議題,彌補主流媒體的不足。 PeoPo公民新聞獎至今已舉辦六年,未來也希望有更多的公民記者投入,為台灣的多元言論注入一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