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鵬 | 自由撰稿人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教育所

圖片來源:美聯社
(圖說:歐胡島(Oahu)東南方海上發現一個大塑膠桶,經證實是日本311災後漂來的廢棄物。)

新聞報導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近期證實,在夏威夷海邊發現的大塑膠桶,來自去年發生海嘯的日本。

  發言人班雪曼( Ben Sherman)表示,日本領事館官員稍早也確認,塑膠桶來自福島。他同時指出,這是第12個從福島漂到美國和加拿大海域的日本震災殘骸。

  馬凱海洋工程公司(Makai Ocean Engineering)的工作人員,在威瑪納諾(Waimanalo)附近、歐胡島(Oahu)東南方海上發現這只塑膠桶,隨後由夏威夷海底研究實驗室(the Hawaii Undersea Research Laboratory)打撈上岸。夏威夷島嶼與自然資源部(The State Department of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指出,這個容積約1.2立方公尺的正方形箱子原本用來裝海產,上面印有Y.K.水產有限公司(Y.K. Suisan Co. Ltd)字樣。

  納克來‧麥克西門科(Nikolai Maximenko)是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專門研究日本海嘯後殘骸、廢棄物的漂流軌跡,他說,「塑膠桶漂流至夏威夷的時間,和我們根據模型推估的時間一致;目前仍有約1百萬到2百萬噸的海嘯殘骸在海上漂流,估計其中的1%~5%會抵達東太平洋的美國與加拿大沿海。」

  夏州自然資源部表示,塑膠桶內有螃蟹和藤壺,及5隻海鳥,其中2隻已飛走,3隻死在桶內,現在已全數被隔離檢疫。
  還有夏威夷漁夫發現,1個大船塢正朝歐胡島漂去,也可能是日本海嘯殘骸。1位來自茂宜島(Maui)的漁夫大膽爬上船塢,看見上頭有日文。這個9公尺寬、15.25公尺長的船塢,上週三在莫洛凱(Molokai)外海被發現。

  海岸防衛隊已通知附近航行的船員們,要多注意這些海上漂流物。去年311日本海嘯中遭沖毀、重達165公噸的碼頭,橫渡太平洋後,今年6月出現在俄勒岡州新堡市海邊。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與海嘯,不僅帶來當地嚴重的災害,據估產生近2500萬公噸的廢棄物,其中大部分會隨著洋流在全球海域擴散,凸顯出海洋廢棄物問題持續惡化,將導致海洋生態遭到破壞。

  根據國際的海洋垃圾調查研究,海洋廢棄物可區分為遊憩與日常用品類、海上活動類、傾倒廢棄物及醫療及衛生用品等類,材質包括塑膠類、紙類、玻璃類、金屬類等等。垃圾可能會讓海洋生物誤食,或者纏住、毒害海洋生物,大中型廢棄物可能會撞擊到脆弱的珊瑚礁,以及外來種隨垃圾漂流入侵等問題。

  海上垃圾問題嚴重,今年於巴西里約召開的國際環保會議Rio+20,聯合國發起管理海洋廢棄物的全球夥伴協議,希望鼓勵政府、NGOs、科學家與學術界等不同背景的組織、成員展開跨國、跨平台的海洋廢棄物研究與治理合作。

(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美聯社2012年9月28日夏威夷訊/記者Jennifer Sinco Kellleher

學術分類:科學教育 > 環境教育
標籤:海嘯、海洋生態、珊瑚、擴散

延伸學習:
高睿莊(民101),由旗津海洋廢棄物來源分析探討其管理政策之意涵,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羅斯曼(民101),海嘯過後垃圾潮,科學人雜誌,122(4),16。
荒野海洋總部首頁

原文首刊於國科會科技大觀園(http://www.nsc.gov.tw/scitechvista/zh-tw/Feature/C/0/1/10/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