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定期贊助座談節目The Future of News,邀請美國新聞領域中知名的大咖,討論新聞的未來。本期卓越新聞獎基金《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將介紹期中一場討論,探討數位時代的全球新聞現況與發展,內容十分精彩,請參見以下編譯座談的精彩內容。
線上座談:The Future of News: Print News(http://www.youtube.com/watch?v=zLqQrrFx45o)
報章雜誌是否即將消失?又或是與時並進呢?隨著經濟衰退,大型出版業已經停止印刷輸出,書報攤是否也將步上電話簿的後塵呢?新聞是否不再需要實體輸出?
實體報紙已漸式微,現在大多數人都是上網瀏覽新聞。美國約有7000萬民眾、1/3網友都曾造訪過新聞網站,這是否意味著網路終結了新聞出版業?又或者網路其實提供了嶄新的國際新聞平台?出版商能否在數位科技中存活下來?這是今日主題。
Frank Sesno:今天兩位來賓都是具前瞻性的媒體先鋒,對於報章出版抱持獨到見解。Tina Brown,「每日野獸報(Daily Beast)」創辦人暨總編輯,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她任職雜誌編輯的得獎生涯,她帶領紐約時報以及浮世報創下非凡佳績,近期她才剛成立「每日野獸報(Daily Beast)」網站,目前正發展電子書出版相關業務。
Ken Paulson,曾任「美國今日報(USA-Today)」報社編輯,於1993年首創發行網路電子報,他也曾擔任憲法修正案的常務理事;現任「自由論壇(Freedom Forum)」總裁,身兼節目製作人,揭露不同領域要聞。
Q:先從一個我常被問到的問題開始,究竟新聞出版業能否在數位革命中存活下來?
Tina:正值存亡之際,最終還是會有出版物,但衰退的情形會持續下去。
Ken:我同意,所幸現代醫藥發達,我們都將更長壽,得以見證出版印刷的延續。
Q:面對大型報社的凋零,人們總覺得天要塌了,報社凋零算是壞事嗎?
Tina:我不這麼認為,其實該停止這種想法,事已如此,重點在於後續處理,我們該做的是好好整頓媒體。
Ken:「印刷出版」這字眼重點不在有多少樹木而被砍伐,而在新聞專業工作者的流失,當前出版業人力需求銳減,才是最大的危機。
Q:Tina妳曾擔任許多暢銷雜誌的編輯,不管是浮世報、紐約時報,妳執筆、拉抬收視率、幫助實質獲利,但是,光是2009年第一季全美就有279間雜誌倒閉,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Tina:的確2009年對雜誌業來說是極為殘酷的一年,尤其對喜愛雜誌的人而言,無疑我們都目睹雜誌需求量的銳減,各種型態的雜誌都被迫網路化,有些雜誌最終消失,其他相對較具設計感的雜誌或許能夠延續,那些採用特殊紙質、鎖定高收入族群的雜誌將主導市場;我們正目睹雜誌銷量的巨大衰退,雖然我不想悲觀,但不出五年會到谷底。
Q:Ken,關於新聞播報工作,根據矽街內線網站(Silicon Alley Insider),2009年6月底,全美有105家實體報社停止出版,其中有幾間還在苦撐,又或是完全網路化,洛磯山新聞報、西雅圖郵訊報,就連底特律自由出版報社都不再每天出版了。
Ken:這數字有些誇大,這邊所謂出版報社的定義並不明確,就去年而言,全美實際上約有1%的報紙停刊,像是日報。
Q:有些區域性的報業也沒撐過這次危機。
Ken:很多人以為報社一夕之間消失,但這並非實情,相反的,全美各地仍有許多報社營運狀況良好,此外,只要找到控制成本的訣竅,這些報社是可以長期營運下去的;天沒塌下來,只是有些晃動。
Q:關於成長率?
Ken:印刷出版當然沒有。
Tina:網路並非影響報社經營的唯一因素,當然,我們都經歷且目睹了廣告裁撤所造成的影響,但在我的家鄉英國,居民的組成族群顯著多元,報紙呈現的是截然不同的文化;但關於網路上充斥的各種內容,實際上是種貪婪現象,是為了更多商業利益而不停改編的新聞內容,有些甚至胡亂爆料,結果導致新聞報導的言詞愈極端、觀眾才愈感興趣,這個問題在美國早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