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媒改社代表劉昌德,20日在個人臉書上發表第五屆公視董事候選人審查「砲灰」感言。對於審查委員以董事候選人的投票,來展現政黨偏私的意志,一方面深表遺憾,另一方面則對於更多公民站起來、群起揚志有更多期待。
公視董事審查「砲灰」感言
這是說好的公視董事審查「砲灰」感言,正巧也權充生日感言,請好友們參考。
十八日下午,我與另一被提名人林麗雲老師一起口試碩士班學生的論文大綱。同學順利通過,但兩名口試委員都沒通過(圖說:既然沒過,我跟麗雲老師就只好去旁邊玩沙了)。已經升等到教授的麗雲老師說,沒想到這比升等要難上好多倍。我雖然功課沒有那麼好,但也是首次「補考」」到第四輪都沒過,算是人生的一次嶄新體驗。
我作為未通過審查的被提名人,個人條件不足,一定要好好檢討。不過,回顧這次公視董事審查過程,我還是很高興,許多公民充分實踐了公共媒體理念。
我這樣說,當然不是認為審查結果令人高興。審查結果把分別代表新移民的張正與身障的劉銘刷掉,壓制弱勢團體發聲權的做法,毫無道理。已有許多人檢視投票結果後指出,一些委員看來是以政黨私利作為投票策略。部分委員的惡意作為,以及導致公視董事會持續空轉的結果,讓人沒辦法不生氣。
除了我個人是因為條件不佳而被「審查掉」之外,經過這幾波提審過程,許多人應該可以了解,現在公視新董事會難以依法成立的困局,關鍵在於缺乏公共媒體素養的政黨、及他們推出的部分審查委員。公視要獨立於政黨控制之外,無法依靠目前公視法中推舉董事的規定。所以必須立刻修改公視法,以確保公視與董事會不以政黨利益為考量,而能夠服務公眾、也向公眾負責。這不僅要修改董事產生的條文,也包括設計更可行的獨立與監督機制。
另一方面,在這波新董事審查過程中,許多公民團體與倡議者持續監督及參與,事前就提出實質審查與記名投票等許多正確做法,而且負責任地提出一套專業與務實的審查標準(這其實是審查委員該做的事情,竟然必須由認真的公民代勞)。公民團體深入瞭解與探討後,提出一套說理的主張來討論,這真正體現了民主審議的公共參與精神。
公民團體與倡議者對公共媒體的理解,遙遙領先了朝野政黨與他們推舉的審查委員。當然,要建立與維護公共媒體,我們仍有長路該走。緊接著的第一步,就是要求主要政黨負起責任,立即完成公視董事會改選,及修法以健全公視的獨立與監督制度,擴大公共服務。
希望我們可以更接近公共媒體的目標(這是嚴肅公共版的42歲生日願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