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弘 | 板橋社區大學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圖片 卡齊蘭加(Kaziranga)國家公園內印度犀牛因為頭上高價的角,不時惹來殺身之禍/圖片來源:美聯社)

新聞報導
印度卡齊蘭加(Kaziranga)國家公園,致力保護園區兩千多頭瀕臨絕種的印度犀牛。國家公園巡守員執行「一槍斃命」(shoot-to-kill)的指示,盜獵者仍然覬覦卡齊蘭加的犀牛,企圖斬下犀牛角來供應中國遽增的藥材需求。

儘管醫療專家澄清,犀牛角的療效與「手指甲一般」。但中國人仍相信犀牛角可以治百病,有錢階級競相服用,以致犀牛角價格不斷攀高,來到每公斤65,000美元,這驅使盜獵越形猖獗。

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統計,1985年迄今,有許多保護犀牛的巡守隊員犧牲、108個盜獵者被擊斃,507頭犀牛死在盜獵者的槍彈或陷阱。南非環境部統計,去年有630頭犀牛遭射殺,這反映出犀牛遭獵殺情況日益惡化。

「盜獵集團選擇非洲,因為成本低廉,但若此地保護犀牛的行動趨嚴,他們又會移回到亞洲,獵殺犀牛牟利是不會停止的」全球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的克里斯帝.威廉(Christy Williams)說。

2012年12月印度東北阿薩姆省(Assam)「七姊妹郵報」(Seven Sisters Post)報導,阿薩姆省「聯合自由前線」等叛亂團體,多次接觸龍輝製藥公司(Lonhui Pharmaceutical Company)(註:武器製造商霍克組織的支部),以犀牛屍體交換武器。阿薩姆省官方已展開調查,同時逮捕叛亂組織成員。

卡齊蘭加公園的巡守員表示,盜獵者通常夜晚?擊,開槍射殺犀牛,5分鐘內斬下犀牛角後逃逸;如果他們使用滅音槍,公園當局幾天後才會發現犀牛屍體。「當你看見禿鷹在天空盤旋時,就知道又有1隻犀牛遭射殺了。」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犀牛角作為中藥使用,最早收錄於《神農本草經》,歷代許多中醫古籍也多有紀載。犀牛角原產於雲南、四川一帶,被中醫視為是高貴藥材。過去犀牛角入藥方式有三種,1.切片;2以溫水浸泡後撈出曬乾;3.磨粉。

中醫文獻紀載,犀牛角具有退熱解毒、涼血止血、定驚安神等功效,西醫以兔子、青蛙、蟾蜍、狗等動物的活體試驗發現,犀牛角的解熱、強心作用並不顯著,但有鎮驚作用。

隨著保育觀念興起,中醫界開始尋找犀牛角的替代藥材,發現水牛角同樣具有解熱效果。(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來源:美聯社2012/12/22 卡薩蘭加訊/記者Denis D. Gray

延伸學習:
(犀牛)全球保育行動(http://www.wow.org.tw/traffic/tcm/index.files/Page1234.htm)
陳介甫(民86),稀珍中藥犀牛角退熱、鎮痛、消炎作用之探討,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年報,15(3),532-557。
李春興(民83),對犀牛角傳說、現況及將來性之考察,中醫藥雜誌,5(2),79-93。

原文連結可上國科會科技大觀園(http://www.nsc.gov.tw/scitechvista/zh-tw/Feature/C/0/1/10/1/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