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弘 | 明志大學講師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圖片 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島國首當其衝、面臨安全威脅/圖片來源:美聯社)

新聞報導
馬歇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等低窪國家,2013年2月15日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 Security Council)上呼籲,希望國際間能把氣候變遷認定是對島嶼國家的安全威脅,因為島嶼國家的人民,生命財產及安全確實已遭到危害。

 

馬歇爾群島總統助理部長湯尼˙帝伯朗(Tony deBrum)說,儘管俄羅斯、中國與超過130個發展中國家,認為安理會是聯合國最有權力的組織,但不是談論氣候變遷的合適場合。

 

然而,帝伯朗表示,氣候變遷不僅是環境、經濟或政治議題,對島國而言更是與生死存亡相關的議題。以馬歇爾群島來說,威爾斯(Wells)這個地方水資源已經鹽化,不僅飲用水源變少,也影響農作物生產;拉滾(Lagoon)的1個小島,甚至已在海面下;馬歇爾群島的海岸線也遭海水入侵。氣候變遷迫使島國人民外移,有些人甚至遷徙到澳洲及美國去。

 

浸泡在海水中的島嶼國家希望安理會能發揮影響力,協助島嶼國家存活下來。例如提供新的技術,並確保替代能源等等。

 

世界銀行永續發展部門副總裁瑞奇˙凱特(Rachel Kyte)表示,上次安理會開會討論氣候變遷以後,問題的急迫性與危機感顯然更增加了。「應盡可能阻止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所以我們必須有一致的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落實在每一個國家」。凱特認為,氣候變遷是國家安全決策的基準,包括經濟安全及糧食安全。

 

巴基斯坦的聯合國代表馬斯篤˙坎(Masood Khan)認為,安理會的討論,將可刺激聯合國擬出氣候變遷對抗策略

 

「針對氣候變遷問題的回應,我們不應只停留在政治,應同時導向科學與技術層面,」坎並呼籲,「我們的回應也不應只是對抗立即的威脅,應同時做好預先防範,並針對未來可能的危害做準備。」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2007年英國曾在安理會提案,將氣候變遷列入例行討論的議題,但遭上百個開發中國家反對。2011年島國聯盟再度促成德國提案,又遭到大國反對,理由是安理會功能在於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並不適宜介入此事務。安理會應不應該討論和處理氣候變遷問題?必須先釐清的是,氣候變遷是否影響各國的國家安全。

 

科學家指出,過去安理會累積斥資350億美金處裡國家間爭奪自然資源的問題;氣候變遷的相關研究也發現,未來因為氣候變遷導致的自然資源短缺問題將會增加,可能造成國際安全衝突更加嚴重。

 

單就水資源來看,全球有145個國家的河流相通,根據IPCC研究報告,氣候異常將導致水資源短缺已無可避免,可預見的未來這些國家會因爭取日益短缺的水資源引發新一波衝突,這樣的議題遲早是安理會管轄的議題。(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特約主筆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來源:美聯社2013/01/15波士頓訊/記者Jeff Donn

延伸學習:
林泰和(民100)。氣候變遷的安全與戰略意涵,國際關係學報,32,114-145。
徐光蓉(民100)。安理會該不該關心氣候變遷?,新世紀智庫論壇,55,110-112。


原文連結可上國科會科技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