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兩年半的拖延與糾葛,公視董事會補提名審查工作終於在本月25日通過4位被提名人,第5屆公視董監會總算可以成立了。台灣的公共電視比起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公共媒體,相對來說可算是窘迫、困乏、經費短缺和政治干預嚴重的一個媒體。
這陣子原民會正在籌備「原住民族國政會議」,在「營造原住民族傳播環境」的子項目中,有人曾經建議,目前一個原民台的廣電服務實在不夠,是不是應該成立一個「原住民族廣電集團」,擴大並強化原住民族的廣電傳播服務。
說來有點像是天方夜譚吧,台灣連全國都沒有「公廣集團」了,原住民卻還想要先有,會不會太奢求了?
確實,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廣電媒體大多是國家或政府以公共媒體的型態設立;正因如此,在媒體結構和運作實踐上才要特別留意所謂傳播主體性,重視媒體的所有權或是主控權是不是歸由原住民或少數民族自身。
但是嘗試換個邏輯思考,如果26日原住民族或少數民族有所謂的自治政治實體,而原住民族或少數民族的廣電媒體就這個自治實體的公共媒體,是不是就沒有所謂的「主體性」的問題了?
這不是我的突發奇想,事實上世界上真的就有一個屬於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公共電視,台灣知道的人並不多,台灣公共電視曾經出版一本介紹世界各國公共電視的書《追求共好》,其中也沒有收錄這家媒體,那就是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巴斯克公共廣播電視集團」(Euskal Irrati Telebista ,EiTB)。
還是得先介紹一下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巴斯克(Basque)這個地方緊鄰西歐庇里牛斯山脈,位於西班牙北部和法國南部一帶,面臨比斯開灣。巴斯克人在史前時代就已經居住在庇里牛斯山南北兩麓,其種族的起源至今仍是個謎,所使用的語言不屬於拉丁語系,也不同於斯拉夫語系,人民大多信奉天主教,民族意識強烈。
巴斯克自治區包括阿拉瓦、基普斯誇與比斯開三省,首府為維多利亞。巴斯克自治區於1979年12月成立,面積7,234平方公里,人口約212萬。巴斯克至今仍是西班牙獨立意識較強的地區,多次要求提高自治。
其中最致力推動「巴斯克國家解放運動」、希望建立巴斯克為一獨立主權國家的「巴斯克自由祖國」組織(Basque Fatherland Liberty. 巴斯克語為Euskadi Ta Askatasuna. 簡稱ETA)「艾塔」,是最積極的政治團體,曾經以恐怖暗殺攻擊爭取自治和獨立,不過2007年艾塔表示將永久停火,走回談判桌,以協商和投票的方式爭取更高層級的自治。
儘管爭取自治和獨立的過程風風雨雨,但是傳播政策和媒體設立,卻早在1980年代便已開始思考擘劃,並付諸於實際的政策。在法制方面,1982年5月便先賦予法律的基礎,無異議通過得以設置自有電視台的法規;在媒體建置方面,同年的11月便立即先進行廣播電台的節目製播,讓巴斯克地區的人民立即可以得到自己族語的廣播服務。這種明快的發展節奏和工作效率,真讓人佩服。
就現況而言,「巴斯克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是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的第一個廣電媒體集團,旗下有5個電視頻道、5個廣播電台、網路以及需求方平台(on-demand platform),提供該集團的所有媒體內容。
其中有一個頻道是以兒童青少年和文化內容為主,還有兩個頻道內容包含了國際性質的節目。他們自2001年開始透過衛星頻道播送節目,在全歐洲地區,收視範圍可以達到870萬的用戶,是十分龐大而廣泛的範圍。
EiTB的傳播企圖不僅僅是在歐洲地區,為了增加世界各國的能見度,他們將觸角伸到了美洲。為了讓美國的觀眾可以收視到該頻道,他們特別設置了一個「瓦斯科運河」計畫(Canal Vasco),透過美國的有線電視和傳播公司,提供給美國的電視觀眾收看;另一方面更透過加拿大的一家JumpTV電視公司將頻道的節目上網,讓全世界的民眾都可以收看EiTB的節目。
至於廣播方面,EiTB的5個廣播電台每天的收聽眾大約超過30萬人,這明確地顯示他們是一群生活化、現代化和親民的廣播電台。每個電台在定位和傳播功能上也有明顯的區別,像是Euskadi Irratia是一個一般性的巴斯克廣播電台,Radio Euskadi則是以西班牙語為主,Radio Vitoria是專門為巴斯克地區阿拉瓦省(Alava)民眾製播節目的電台,Gaztea是以年輕人為主要對象的頻道,而EiTB Musika就是音樂的專門頻道。5個頻道各司其職,服務不同的閱聽群眾。
自2008年起,EiTB架設了自我的網站,將媒體集團中所有的內容都上線,提供民眾選擇。而這個新的管道還透過巴斯克語,西班牙語,英語和法語等4種語言的服務,讓想要近用的民眾都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的管道。
以2百多萬人口,土地面積還沒有花蓮和台東加起來大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卻可以規劃得出那麼完整和功能齊備的媒體集團,而且是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傳播方式,這充分顯示自治區的政府對於傳播的社會功能和價值有強烈的認知和期許,希望透過廣泛而龐大的傳播網絡,建構屬於自我的傳播機制。
而由於是屬於自治區的公共電視,便沒有所謂的族群主體性的問題,可以完全站在自我的立場發聲。但是他們卻也不因此自我封閉,一方面是為了實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拓展收視和收聽的範圍、擴大影響,在節目方面同時提供巴斯克語和西班牙語製播,而且考慮到廣大歐洲閱聽眾的需要,加入了英語和法語。甚至為了將聲音送到美洲和世界各地,積極地和美國和加拿大合作,在當地落地播出,這樣的企圖心和做法可真是讓人震撼及佩服。
如果我們正在規畫台灣將來的原住民族電視台,同時也要舉行「原住民族國政會議」,不妨參考一下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例子,曾經被視為恐怖組織、專事暴動的政治組織,可以在傳播方面如此認真著力,透過完整的傳播媒體規劃,向自我族群、整個國家、歐洲地區、全世界大膽地發聲,他們所帶給我們的啟發和做法會是什麼。
(全文完,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本文首刊於台灣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