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鵬 | 自由撰稿者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圖片漢福德核廢料貯存場現場工作情況/圖片來源:美聯社)
新聞報導
華盛頓州漢福德(Handford)是全美最大的核廢料貯存場,大量核廢料被貯存在地下貯存槽,槽體大多已超過使用年限,礙於經費和技術,遲遲未能清除貯存槽中的核廢料,直到最近6個貯存槽傳出核輻射外洩,才決心要清除這些核廢料。
聯邦官員2013年3月6日宣布,計畫將約300萬噸的核廢料運送至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Carlsbad)附近的輻射廢料隔離實驗工廠(Waste Isolation Pilot Plant, WIPP)。但這項提案須華盛頓與新墨西哥這兩州的同意,以及國會通過未來2至4年的輻射廢料運送預算。華盛頓州長喬‧伊斯利(Jay Inslee)已同意該計畫,並全力遊說國會議員支持該提案。
2000年到2011年間,漢福德已運出約25,000桶的超鈾廢棄物(transuranic waste)至WIPP,但新提案遭到新墨西哥州環保團體批評。新墨西哥州參議員湯姆‧尤德爾(Tom Udall)指出,WIPP明文禁止貯存漢福德超鈾廢料,要修改這項規定,需要「充份的理由和公共討論」。
位於阿爾布開克(Albuquerque)的監督單位「西南研究與資訊中心」也反對這項運輸計畫,「這是個過時的想法,以前就被議會否決過,公民團體也不贊同,很明顯這是非法的。」
聯邦官員已確認漢福德核廢料貯存場6個貯存槽洩漏,其中5個是貯存超鈾廢料。雖然華盛頓州和聯邦官員表示,洩漏的輻射廢料不會對民眾安全或環境有立即危害,但人們關注,這些外洩的輻射物質可能會汙染地下水,並蔓延到5英哩外的哥倫比亞河。
伊斯利州長一再表示,華盛頓州對洩漏輻射廢料「零容忍」。他說,技術問題一旦解決,就不會有輻射廢科被貯存在華盛頓州境內。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廢料隔離實驗工廠(WIPP)隸屬美國能源部,是世界上第1座地下核廢料永久貯存場,專門處理美國1940年代以來製造核子武器產生的超鈾元素放射性核廢料。核廢料貯存在深658公尺深的鹽層裡,該場址預計運作35年、貯存達16萬5000立方公尺超鈾廢料後永久封閉。
早在195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即建議以地下鹽層作輻射廢料永久貯存場,經過多年地質探勘和研究,1989年完成WIPP設置。
我國原能會實地考察,發現美國選擇地下鹽層作為輻射廢料貯存場,主要原因有4:
1.鹽層便於施工;
2.鹽層遠離地下水,降低廢料受地下水浸蝕的機率;
3.鹽層具可塑性,經地殼運動的擠壓,能與貯存的廢料密合;
4.WIPP所在鹽層地質古老、穩定,無地震之虞;
(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特約主筆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來源:美聯社2013/03/07華盛頓訊/記者Shannon Dininny
延伸學習:
鄭武昆(民100),朝向設置國際區域高放廢棄物處置場,台電核能月刊,342,20-36。
黃景鐘(民88),參加美國保健物理學會第四十四屆年會及參訪放射性廢料隔離先導工廠(WIPP),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出國考察報告,高雄。
艾胥利(民91),核廢料的分離與固化,科學人,7,10-11。
原文連結可上國科會科技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