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副教授王維菁執行的「新聞正確性教室」計畫,11月21日晚間七時整在台大後門咖啡分享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另外兩位與談者則是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公共事務長林福岳,以及國立中正大學傳系教授胡元輝。
(照片 三位與談人合照,圖說:由左至由,依序為林福岳、胡元輝、王維菁)
新聞重視真實
林福岳首先引出新聞與文學的不同之處。新聞重視真實;文學則是提供一個想像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對。
現今新聞的出錯率日益攀升,根據壹傳媒倫理委員會2012年第一季所受理之申訴案件統計,申訴新聞資訊錯誤佔所有案件類型之冠,比率高達24%。王維菁教授在分享研究成果之前,請在場與會來賓思考新聞與正確性之間的重要性何在?為何閱聽人不能接收具娛樂效果的軟性新聞?而新聞媒體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呢?
依據新聞學定義新聞本質,加上眾多傳播學者的共識,新聞本身需符合公共利益原則,新聞工作者製播符合比例原則的新聞。在新聞媒體所使用的媒介、傳播的行為、傳播的影響力,以及傳播媒體的社會責任皆是可探討的面向與問題的研究。
近年來,媒體在追求即時性與採納網路素材之趨勢下,新聞錯誤率越發提高;新聞報導若是不正確,不僅會影響該媒體的公信力,與傳遞資訊、監督、整合社會之功能,也可能誤導閱聽人對環境之認知,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與決定。
藉由「新聞正確性教室」的共同監督,在國內四大報的平面新聞中,每月輪流抽取兩則新聞,一則為當月重大事件,另一則為隨機抽樣抽取之新聞報導。並針對所抽樣之新聞深度訪談報導之消息來源,涵蓋問題包括採訪內容是否確實受訪、呈現出來的內容是否正確、新聞報導的主客觀錯誤等。同時也邀請專家(新聞實務界與學術界)針對抽樣新聞報導進行評估,並剖析抽樣新聞報導之正確性。
關於新聞正確性的取向,通常有消息來源、觀察者/目擊者、閱聽人/訊息接收者三種。但以上三取向各有其限制,多以消息來源取向應用較為普遍,為增添消息來源取向完整性,將會提供報導記者發表意見之機會,形成第四種取向─消息來源與記者對正確性認知差異取向。
不思改正 錯誤恐溶入職業文化
關於消息來源查證及主客觀錯誤,胡元輝教授進一步分享台灣早期報紙新聞因受政治力量影響,報紙限張發行,媒體經營家數不多,錯誤也不多。如謹慎檢視,即便有錯也多屬於主觀。正因如此,記者對於新聞查證工夫講究,胡教授舉出兩則過去他在報社服務期間,印象深刻的新聞事件,其中一則新聞是1988年蔣經國過世後,蔣孝勇將其文件拿走的事件,採訪過程如同美國當年水門案件的比照辦理,得到政治界具權威性人物的「默認」,才將此消息登報。另外,主客觀錯誤與記者本身採訪的過程有關連,以採訪「警民衝突」為例,當報社記者採訪後進行編輯會議,有的記者看到的是民眾憤恨不平向警察丟石頭;也有些記者則是擷取警察鎮壓暴民的影像。由此可知,新聞事件所反映的真實度有多少呢?胡元輝教授提醒記者長期在報社工作容易被組織內的價值框架所內化,他擔憂影響新聞報導的公正性與客觀性。
胡元輝教授提出,現今新聞主客觀錯誤更加劇的結果,與閱聽人閱報習慣、政治力量鬆綁、經濟環境惡劣有關係,因新科技日益進步,閱聽人不再每天閱報,媒體使用行為也有改變,報社經營者僅能裁員減薪維持每日出刊,以往外派記者從十多位降至現今兩三位,但是出稿量並無減少,每位記者產出文字因此提升,在產量不變、生產力減少的情況下,新聞品質備受挑戰。
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分享
(照片 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所教授王維菁分享「新聞正確性」教室第一階段研究成果)
在「新聞正確性教室」的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分享中,從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四大報共64則新聞報導的新聞量中,王維菁教授舉出八項新聞件值得閱聽人反思:第一,《民生:房地產/房價新聞》「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第二,《社會:兇殺新聞》「八里雙屍案」。第三,《社會:偏差行為新聞報導》「高雄捷運活春宮」。第四,《民生:消費安全新聞》「名牌服飾有毒」。第五,《重大公共議題新聞》「核四公投」。第六,《民生:社會危機警示新聞》「勞保基金財務危機」。第七,《文教新聞:學測》「學測放榜」。第八,《醫藥:醫療政策新聞》「慢性病藥收費」。
在以上八類新聞中,涉獵許多公共議題,如房地產高低影響民眾判別買房時機,新聞報導應公正平衡,適當引用消息來源如官方、業者、公眾(或代表公眾利益之學者專家)三方均衡,勿淪入廣告主利益考量的立場;消費安全類的新聞最近如同滾雪球,造成民眾食不心安,部分新聞報導針對毒性與致癌物的描述模糊不清,對於專業術語的解釋不夠貼近民眾需求,建議報導層面應以消費者關照消費者的需求面來進行新聞加值。
最後,王維菁教授針對新聞品質提出實務性的建議,增加事前準備工作,平時致力提升所跑路線之專業知識;應盡量追蹤源頭資訊進行查證,必要時應多條路線查證;避免報老闆以及立場選擇導致刻意扭曲事實;不為求閱讀率而誇大問題
有多少證據講多少話,不搶發無證據的訊息;報社對外界針對新聞錯誤的申訴抱怨應嚴謹處理,進而養成記者的慎重態度。
編註
更多新聞案件分析及討論可上「新聞正確性教室」粉絲團,參與討論還有機會得到誠品禮券500元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