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非營利媒體組織面臨到最大的挑戰就是資金來源,除了仰賴捐款、基金會、申請調查經費等方式,是否還有其他獲得收益的管道,能將調查報導轉化成為商品、創造出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


現在正新興的一種管道即是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網路平台展示、宣傳計畫內容、原生設計與創意作品,並與大眾解釋計畫,有興趣支持、參與或購買的群眾,可藉由小額至大額不等的「贊助」方式,讓此計畫、設計或夢想實現。只要在一定的時限內完成事先設定募資的金額目標,即為募資成功,報導計畫也可開始執行,是一種透過網路上的平台連結起贊助者與提案者,用來支持各種活動,包含:災害重建、調查報導、競選活動、創業募資、藝術創作、設計發明、科學研究、公共專案等等的概念。


最好的例子,即是美調查報導組織Matter成立之初,靠著在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募來的14萬美元(約新台幣420萬元)作為創始基金,開創新事業。


目前台灣在2012年初開始,也有團隊開始陸續發展群眾集資平台,第一波開設的群眾集資平台包括嘖嘖zeczec、flyingv.cc、We-Report等,隨後陸續成軍的有 HereO、Limitstyle、Opusgogo、Fuudai、975募資銀行、104夢想搖籃等平台。


在這之中,目前flyingV是台灣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募資平台,它們承接過最有名的案子即是前一陣子很火紅的「進擊太白粉」路跑活動,此事件改寫台灣群眾募資的歷史,包括在台灣群眾募資史上最快破100萬募資金額記錄、最多人聯署等,目前flyingV也已於今年八月起與金管會櫃買中心簽訂合作合約,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與主管單位簽訂合作的群眾集資平台。


不過看似美好、平和的群眾募資理念背後,也存在著挑戰。的確,當提案人/創作者從群眾募資平台獲得人們贊助的資金,就可以開始創作,捐贈的目的,是協助圓創作者的夢,也是讓自己能有親身參與創作之感,這是群眾募資商業模式的最大特點,但也有部份提案人擔心,知識產權曝光後可能被盜用的風險,因為群眾募資網站並不承擔任何知識產權的保護。


為此專家建議,為保護知識產權,可事先完成專利申請、登記版權或註冊商標,再上群眾募資網站,也期許在不久後的將來,台灣能善用這個理念,深耕更多精彩的調查報導,並透過群眾的力量,創造更好的新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