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胡元輝)

台灣眾所皆知的民間信仰「三月肖媽祖」,許多人民將媽祖信仰虔誠供奉的心意十分普遍,然而,台灣媒體將此觀念商業化了。

電視台目前窮追著媽祖遶境的報導議題不放,台灣民眾也習以為常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報導的題材,專屬於台灣文化的現象。然而,起初第一個願意報導媽祖遶境新聞的電視台,卻是收了廟方的兩百萬。人民虔誠的信仰轉變為電視台假新聞的「營業收入」。

美國著名報紙《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這兩家報紙皆有出過類似事件,以及記者寫假新聞,著名的假新聞事件,《紐約時報》記者Jason Blair為該報悠久的造假歷史撰寫數十篇新聞。遭到公開批露之後,Jason在美國信用破產,即便想要出書也無人膽敢與他合作。反觀台灣,同樣是寫假新聞的記者,過兩天可以正大光明上電視轉作名嘴。

另一個有關假新聞有名的例子,1981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Janet Cooke以一篇《未來的世界》(Jimmy’s World,1980年9月28日發表)的特稿獲得普立茲獎。其中講述一個8歲的黑人孩子Jimmy因母親男友吸毒而致使Jimmy吸毒的故事,Cooke想要透過Jimmy的故事反應出當時黑人社會生活的情境。但後來調查結果顯示,這是一篇假新聞,隨後獎勵被取消,《華盛頓郵報》總編輯向公眾道歉並開除該名記者。Cooke小姐因為該事件導致信用破產,同時無法在新聞界立足。相同情況若發生在台灣,則可以藉用「消息來源不公開」之由,順利領取其他新聞界的獎項。

藉由以上兩個例子可得知,目前台灣新聞媒體生病的程度,這中間環節出了很大的問題。「病因」及「藥方」在吳浩銘、林采昀所著作的新書《媒體生病了:臺灣新聞環境的症狀與因應》提供了詳細的說明。

「藥方」之一:獨立公民媒體的出路。這幾年台灣出現許多有心人士欲改善此現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新聞不是專屬於大財團或政治人物的專利,一般民眾也可以靠著民間力量一同做出好新聞。公民新聞在新書《媒體生病了:臺灣新聞環境的症狀與因應》中,吳浩銘也做專業的剖析與分享。

胡元輝教授提出,現今科技進步,臉書貼文行為、用智慧型手機真實記錄每日見聞,這些都是契機,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出公民新聞。目前公民新聞已存在於主流新聞中的一環,並且影響力日益漸增。當胡元輝教授在公視服務期間,所創建Peopo公民新聞平台,截至目前為止,已有7,380位上網登錄為公民記者。在這7,000多人之中,也許有人持續性的發新聞,或者有人發過不會再發,然公民記者走過的痕跡,證實了這群人將值得報導的事物,努力傳播並感染給其他人。

一個眾所皆知的「苗栗大埔農民自救會抗爭事件」,早期新聞事件未受到主流媒體的關心,事件發生始末是當有一天苗栗縣政府請了怪手鏟平農田,引發當地農民反抗,農民即便想要自救,也無法做出完整的紀錄。2010年,公民記者大暴龍將農民自救會的影片作出剪接後,上傳至Peopo公民新聞平台,一星期內,吸引著十萬人次點閱,分享影片出去的人次無法計算。一位公民記者所報導的新聞,改變了國家的政策,使得時任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及苗栗縣縣長劉政鴻出面道歉,說明農地不徵收。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然而,傳播出去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再次證明公民新聞的出路及力量都是改善目前新聞界病況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