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香港《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近日遭到不明人士逆襲砍傷,輿論猜測,此事件與該媒體實際參與調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前主席胡錦濤在內的高官及其親屬,於海外有設置公司藉以避稅有關。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聲明: http://ppt.cc/8~Tz

ICIJ在正式聲明中指出,對於劉進圖遭襲感到震驚,《明報》雖是ICIJ在香港的媒體夥伴,但沒有證據可以說明這次的暴力事件與這次中共離岸公司調查有關,不過香港各界已對新聞自由遭受威脅深感憂慮,ICIJ主席Gerard Ryle於聲明中表示,「我們表示能與這樣一位勇敢的媒體工作夥伴深感為榮。」另根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2014.02.27),參與這次調查的媒體,還包括有德國的《南德意志報》、台灣的《天下雜誌》,以及中國一家傳媒,但該傳媒於調查進行數月後,遭中共警告而在2013年11月退出。

1997年美國公共誠信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成立了一個跨地域的新聞調查團隊:國際調查記者同盟(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簡稱ICIJ),由160位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的記者合作所組成,專門深入調查跨國集團犯罪、官商勾結與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等問題。

在新聞傳播理論中,新聞記者被賦予一個「看門狗」(watchdog)的角色任務,意思是說,新聞記者的任務在於幫社會大眾注意官員的公眾言行,掌握政策執行的績效,以及隨時揭發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政府官員可能產生的違法弊端或貪污腐敗行為。而ICIJ過去所做的,正是為了此「看門狗新聞學」(watchdog journalism)使命而努力,並且十七年來,揭發諸如跨國集團走私案或政府高官貪污案等等國際重大案件。

從事跨國新聞調查報導的媒體機構為數甚少,因此,特別如ICIJ這樣組織,藉由國際媒體記者之間的合作,針對跨地域犯罪事件從事深入報導,十分具有意義和重要性。ICIJ也特別關注造成全球污染的企業組織、跨國商業犯罪網絡,以及影響現代全球社會、政治與經濟甚巨的政商組織之權力核心人物行為,因為他們的權力若遭濫用,足以傷害全球公民之利益。

就ICIJ的計畫執行面來說,每一個跨地域的調查案件,均由3位至20位來自全球各地的新聞記者組成團隊負責。ICIJ曾經揭露跨國菸草公司的走私案(http://www.icij.org/project/big-tobacco-smuggling)與地下組織犯罪(http://www.icij.org/project/tobacco-underground )、調查私人軍火商與政府官員之間的不當利益勾結(http://www.icij.org/projects/makingkilling),或是氣候變遷說帖遊說案(http://www.icij.org/project/global-climate-change-lobby),甚至是美國廠商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中不當獲得巨額合約(http://www.icij.org/project/windfalls-war)等等。

就調查報告的成果報導方面來說,ICIJ主要選擇與全球各個國家的領導媒體合作,如BBC全球服務及電視網、《國際先驅論壇報》、《衛報》、《南華早報》、《赫芬頓郵報》、澳洲《世紀報》以及《雪梨晨鋒報》等等。

總括來說,ICIJ實扮演著串聯全球新聞調查記者的任務,更重要的,在ICIJ以及來自全球各地的新聞工作者多年努力之下,新聞自由的價值亦得到捍衛。

資料來源:
1.    ICIJ denounces brutal attack on Ming Pao editor, Link: http://ppt.cc/8~Tz.
2.    About the ICIJ, Link: http://www.icij.org/about.
3.    劉進圖遇襲:ICIJ稱無證據顯示與調查離岸公司報道有關 (香港蘋果日報,2014.02.27), Link: http://ppt.cc/zl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