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奧斯卡學習
直到宣布獲獎者前,不會公布決選名單,董事會選擇保密,但也讓這些具潛力的新聞少了更多曝光的機會。為什麼不考慮在董事會宣布最終贏家的幾個星期, 正式宣布決選名單呢?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宣布獲獎者與公布入圍者的提名期間,往往能夠接觸到更廣大的閱聽眾。這也是好萊塢的妙招,幫助以及避免一些在十二月上映的電影,遭逢奧斯卡的報獎期限,而這通常使它們能獲得更廣泛的觀眾。
在遺囑中,約瑟夫‧普立茲說:「我對新聞的進展和提升,深感興趣,花了我畢生在這行業,在其對人們的思想上,把它當作一個崇高的職業,與對於人們的道德影響上無與倫比的重要。我渴望幫助這個行業吸引到年輕一輩與有能力的人才,同時也想幫助那些已經在這行業 並嚮往往更高的道德與智力訓練的人。」
如果入圍者名單更透明公開,普立茲董事會便是允許入圍的作品能更加廣泛被傳播,從而創造出對於最後優勝者更開放的意識,並促使新聞編輯室所創造的卓越新聞受到重視。
˙分享慶典
自1984年起,普立茲獎的頒獎典禮傳統,通常會在公布獲獎者的一個月後在哥倫比亞舉辦一個午宴儀式,只有擁有邀請函的人才能參加。(在此之前,普立茲證書,獎牌跟支票一併郵件寄送!)。
午宴開始於董事會主席的致詞、合影,然後吃午飯。頒獎慶典舉行間,他們將其維持低調並完善保密,除了獲獎者和他們的新聞編輯室知曉。2005年,Pulitzer.org網站開始發佈獲獎者的合影;在2007年,新增加了一個午餐敘的檔案圖片庫,並於2008年,增加了演講的影片。普立茲委員很自豪的指出:「他們不同於諾貝爾獎,在演講中有著皇家宴席侍者,自從1984年普立茲得獎者自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手中接過獎項時,他們是在一場不奢華但令人愉快的午餐敘─ 五月份圓形建築的矮圖書館 與家人、同事、董事會成員和新聞學院的教師們一起度過的。
普立茲獎的董事會已經拒絕將這場盛會改成電視盛會的要求,如果活動是現場轉播呢?為什麼要限制美國新聞業偉大的正式慶典,為什麼不將它公諸於世界?難道不會有一群感興趣的閱聽眾,希望看到、聽到,是誰能在過去一年中生產出最棒的新聞嗎?在考慮現場轉播的條件下,比起像今日的閉門餐敘,董事會是否可以促進好的新聞事業?為什麼一個對好新聞更具慶祝的方式 在普立茲獎卻會造成莊嚴問題的分歧?
˙成為標誌性的
普立茲獎沒有標幟,而備受覬覦的個人獎項具有獎金和證書。多年來,得到該獎的新聞組織已經贏得了Public Service Pulitzer公眾服務普立茲─ 標誌性的普立茲金牌獎─ 在已經被默認的情況下,全額代表所有的普立茲獎。即使是這樣,很少人知道,甚至是獲獎的新聞編輯部也不知道,這面金牌是由Daniel Chester French ( 和他的一個同事,Henry Augustus Lukeman) ,他就是雕刻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裡那尊坐著的亞伯拉罕‧林肯肖像的設計者。
鍍金的獎牌,一面是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另一面是一個袒胸露背在打印機前工作的印刷工,象徵著早期新聞業,圍繞在印刷工周圍的文字寫著「美國報紙多年來,所提供公正與有價值的公共服務」。如果我們要贏得未來幾代人的心靈和思想,如果我們相信,就像約瑟夫‧普立茲做的那樣,要具有強大說故事的力量,為什麼不在獎項本身周圍,去創造一些當代話題和故事,再加上一個具標幟性的,做出一個讓人們能一眼就能識別出,卓越新聞的標示。
˙做一個App程式給它
每年,哥倫比亞大學會發行一個新的版本,其中印有獲獎者和入圍者的引文表彰,放在一本全文字印刷的小書裡。這是一個令人乏味的做法。
從1995年起開始,獲獎的新聞作品(包括照片和社論漫畫) 可在普立茲獎的網站上找到,但目前還不清楚每年有多少觀眾群的點擊率。同時,所有從1917年的獲獎作品,目前都以微膠卷的方式保存在哥倫比亞大學。普立茲獎董事會是否缺少了一兩個方法不用,iOS和Android系統的使用,每年普立茲獎應該設置一個多媒體應用程式,封裝所有的獲獎者和入圍者成為一個項目,既可以是一種收藏也可以成為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可用於編輯室和新聞學校。
如果在其考慮政策下不提前公佈入圍者名單,這樣的應用程式會明顯得到下載量及觀眾。有人在普立茲獎宣布後數小時,在Flipboard上發佈名單,但如要更多的補充資料以及檔案,目前僅在普立茲的網站上才能搜到。
˙行動全球
多年來,有個相反的看法,普立茲獎董事會已經對原本約瑟夫‧普立茲為新聞列舉的四獎項做出明顯的改變。是否是時候再次重溫這四獎呢?舉個例子,社論漫畫,近期在努力吸引足夠的提名、超越了過往我們查覺到的名額,或者是否有一個機會,可以戲劇性的提高獎項的形象和影響力,透過創造一個新的類別。使其成為全球性的卓越新聞獎,也許是一個授予非美國的英語報新聞?在技術已今非昔比的新聞世界裡,何不創造一個新的類別,但它仍然跟美國新聞工作相關,幫助並促進和那些來自美國以外、引人入勝的新聞。
1904年5月在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有篇文章提到,約瑟夫‧普立茲總結了他的願景:「我們的國土和它的新聞媒體將會共存亡。」
一個有能力的,無私的,熱心公益的媒體,具有辨明是非的知識並有勇氣去做,可以在受歡迎的政府騙局和嘲諷下,保留公共存有的美德。一個憤世嫉俗、唯利是圖、蠱惑人心的媒體只會以自利創造出他們自己行為本身。是否有什麼能讓普立茲董事會停下來,想像一下那般情景,其中也包括了一個幹練、無私、熱心公益的美國以外的記者,他們為美國做的報導?當然,會有後續的挑戰,必須管理和審評全球的獎項,想必這不會是個太高的障礙,畢竟,約瑟夫‧普立茲是第一代的移民,他第一份工作是在德語日報上班,總部位於聖路易斯的Westliche哨站。在此其間,要不開放普立茲評審委員人選給非美國籍的人,作為對開放增加董事會成員給來自美國以外的人的頭一兩步?
˙當個思想領袖
隨著吉斯勒(Sig Gissler)宣布退休,普立茲獎董事會有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要來填補其下一任普立茲管理員的缺口。在他12年的任期裡,吉斯勒用謹慎的速度、不大張旗鼓地幫助普立茲獎,推向了數位化時代,履行董事會的正式授權。董事會在他離開前的公告指出,在吉斯勒的管理期間,普立茲獎開放網路新聞機構參賽,並鼓勵數位化的新聞,包括新聞影像和其它多媒體格式。三年前,新聞獎項採用了全數位化的投稿作品方式與評審制度,取代了傳統紙張的參賽作品。雖然普立茲獎的行政官員在技術上向哥倫比亞的總裁報告和闡明, 使普立茲董事會共有的智慧相互接合連貫,這可能是一個契機可以用來招聘新的管理員,可以強化獲獎的優秀新聞在大眾面前具有更崇尚的形象。在往後幾年的漫漫長路上,這將對提高普立茲獎和卓越新聞具有加分的效果。
很可能的是,其中許多建議都遇到了各種障礙,有些是實際的,有些是想像的, 包括明顯的事實是,許多這些想法早已經在普立茲董事會裡面辯論多年。其中有一些建議是,如果實施了,將會需要更多的財政資源,目前來看,每個人只提交了一丁點的50美元手續費,是太低了。這是完全可被理解的,也會有人跳出來爭論,這樣一定規模的組織,本來就應該要收比那手續費還要多幾倍的報名費,像是大多數其他的新聞獎項都要收100到200美元的報名費。報名費太高可能會讓小新聞機構卻步,畢竟,許多大型新聞機構,每年花了幾千美元在創造他們提交的普立茲獎的資料上面。
而每年推出的多媒體應用程式app也可以售出,以此來增加收入。這也是完全可以想像,有許多的組織 包括非營利機構 像是奈特基金會,他們願意支持和支付利息來促進新聞業的卓越成長。
很難想像,當哥倫比亞及其新聞學院積極徵求第三方的資金加入,這時普立茲董事會沉浸在他們日常管理教會與國家的問題裡,他們是否該擔心,選擇其他資助者可能會影響獎項的舉辦。普立茲董事會已牢牢掌握其評審過程需保密的決定,並拒絕公開辯論或為他們下的決定做辯護。保持一年四季都很低調的氛圍,並沒有減少。但就像所有偉大的傳統那樣,或許還是可以多一些反思,尤其是如果新的方法能夠幫助服務新聞業達到更大的目標。
約瑟夫‧普立茲是一個無所畏懼的創新者,作為第一個廣泛使用插圖的人,跟或許是第一個募集創業資金者,在紐約港入口處公眾集資,用來認購基座的建設,才能讓置留在法國的自由女神像,順利入港。他認為,「塑造美利堅共和國的未來的力量將落在未來幾代的記者手中」,並且故意留下一個有彈性的意志給諮詢委員會,去履行他的職責。
也許這值得一問,在2014年,約瑟夫‧普立茲會想要我們做些什麼呢?
說明:
拉朱.納里塞蒂Raju Narisetti在News Corp擔任高級策略副總裁,在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與其他家報社擔任發行人。他曾在Journal雜誌編輯部擔任新聞記者,並以他為911所做報導,榮獲2002年度普立茲獎─ 突發新聞報導獎(Breaking News Reporting)。在2010和2011年,The 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贏得了三座普立茲獎─ 是由他負責擔任這三團隊擔任總編輯。在2013和2014年,他擔任普立茲獎評委。
更正: 本文最初說,吉斯勒Gissler已經擔任普立茲管理員14年,而不是12年。雖然在近期來看,今年參賽作品投遞的數字達到巔峰,但還是低於1980年代和1990年代巔峰時期的數字,當時最高的投遞數字可高達到1770餘件。
原文網址
http://www.niemanlab.org/2014/05/raju-narisetti-can-the-pulitzer-prizes-do-more-for-journalism/?fromfloater
譯文撰寫 – 莊適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