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玩不盡是造成社會問題,其實也有很多好處,重點是慎選「好」遊戲。最近的研究顯示電玩遊戲對玩家的行為兼具正面與負面效果,端視其內容而定。正社會的遊戲可增進同理心、合作、助人與情感覺察,但暴力遊戲則會減少這些特質。
近年有英國研究指出,在受試者玩了40個小時的即時戰略遊戲《星海爭霸》後,其認知功能靈活性較高,受試者應變的速度跟準確性都比較好,發現錯誤及記取教訓的速度也比較快。無獨有偶,在義大利也有研究顯示,動作類遊戲有助改善學童的閱讀障礙 ;甚至在美國的研究中,老年人在玩了多工(multi-task)導向的賽車遊戲後,腦袋更加靈光,生活也獲得改善 !
事實上,好的電玩遊戲好處多多。刊登於《美國心裡學》期刊(American Psychologist)中的報告指出,打電玩,包括暴力射擊遊戲,可促進兒童培養學習、健康和社會技能。當主流聲音仍認為打電玩是反智的,這份報告認為遊戲也可增強認知技能,例如空間導航(spatial navigation)、推理、記憶及知覺力,尤其是射擊遊戲,雖然它們也通常很暴力。一份2013的研究發現,射擊電玩遊戲可改善玩家思考3D立體目標的能力,但其他如拼圖或角色扮演類型的遊戲卻看不到這樣的效果。這份報告的主要作者葛蘭尼克(Isabela Granic)說:「這對於教育及職業發展有重大意義,無論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都需要這種空間技能」。
打電玩也可幫助兒童發展問題解決的能力,葛蘭尼克說。根據2013年所發表的長期研究顯示,青少年玩越多如角色扮演的策略性電玩遊戲,越能改善問題解決的能力並獲得較佳的學業成績。也有其他研究發現類似遊戲可助長兒童的創造力,包括暴力電玩;但使用電腦或手機等其他科技形式則無此效果。
該研究亦稱,能輕易獲得並且能很快學會操作的簡單遊戲,如「憤怒鳥」,則可改變玩家的心情,達到放鬆且避免焦慮。「如果打電玩就能輕易地讓人們快樂,我們也應該去注意這重要而基本的情緒性幫助」,葛蘭尼克說;他同時也特別強調電玩成為從挫折中復原的有效工具,藉由在遊戲中學習面對持續出現的挫敗,兒童可建立日常生活需要的情感復原能力。
該研究扭轉了另一個刻板印象——玩家的社會孤立形象。有70%的玩家和朋友一起遊玩,全球有數以萬計的玩家共同參與電玩的虛擬世界,例如「農場小鎮」和「魔獸世界」。多玩家的遊戲形成了虛擬社會的社群,在其中需快速地做出信任或拒絕某人的決定,及如何領導團隊。2011年的研究發現,玩電玩的人,即使是暴力遊戲,但仍有鼓勵合作的成分,使玩家更可能在遊戲中幫助他人。
此外,電玩就像其他遊戲一樣,提供了有趣、社交的娛樂形式。孩子普遍都會打電玩,電玩提供了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很多男孩都表示這是和新朋友見面最常聊到的話題。
還有其他益處,包括和別人一起遊戲可鼓勵團隊合作、讓孩子適應科技、孩子能主導遊戲時可增進自信與自尊、提供對於共同利益的看法與社會化機會、鼓勵孩子參與離線活動(例如閱讀或運動)、鼓勵公民參與、改善手眼協調及精細動作等。
電玩同時可讓孩子學習重要的技能或強調嚴肅議題,一些組織像「帶來改變契機的遊戲」(Games For Change) ,提倡為教育與社會行動而遊戲,並常邀請年輕人創造針對重要議題與時事發聲的遊戲。一些醫學專家如迪尼博士(Doctor Kourosh Dini),也覺得「分齡且多玩家的電玩遊戲可讓孩子學到他人如何思考,這是形成同理心的關鍵。遊戲也可以幫助孩子更適應日新月異的科技」。
參考來源
〈即時戰略遊戲 有助靈活思考〉,2013年8月26日,台灣醒報。ttps://tw.news.yahoo.com/%E5%8D%B3%E6%99%82%E6%88%B0%E7%95%A5%E9%81%8A%E6%88%B2-%E6%9C%89%E5%8A%A9%E9%9D%88%E6%B4%BB%E6%80%9D%E8%80%83-064500345.html
〈研究:打電玩讓老人腦筋變靈光〉,2013年9月6日,台灣醒報。https://tw.news.yahoo.com/%E7%A0%94%E7%A9%B6-%E6%89%93%E9%9B%BB%E7%8E%A9%E8%AE%93%E8%80%8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