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報紙銷量每年九月時總會比暑假期間多一些,英國發行公信會(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最新一期的稽核報告亦證實如此,但從整體走勢來看,報紙的跌勢仍難言見底,未來日子,續有江河日下之嘆。
英國發行公信會編製了兩個圖表,說明全國性報紙近年的發行量走勢及當前的情況。
2008-14 英國全國性日報發行量走勢
上表顯示英國11家全國性暢銷報紙過去6年的發行量下跌走勢。下表則顯示該些報紙的當前情況,以年同比(與去年同期比)及月環比(與前一月比)反映各報的發行量變化。
2014年9月英國全國性日報發行量變化
在較長時期的走勢圖中,最觸目的是《太陽報》(The Sun),發行量由2008年初的3.2百萬份至今跌至2.02百萬份。期間這家傳媒大亨梅鐸的新聞集團旗下的刊物也曾多次試圖遏止跌勢,圖表上至少有5個小鋒位顯示銷量果能短暫有些起色,但每趟撐不多久始終都擋不住繼續下跌。總之,《太陽報》的發行量至今已少了1.2百萬份。
與之相比,《每日郵報》(Daily Mail)就不覺有太多催谷銷紙的表現,發行量已由2.2百萬份跌至1.7百萬份。
在這6年間,《每日鏡報》(Daily Mirror)的發行量也由1.4百萬份跌至1百萬份以下。不過,跌幅總算遠不如長期對手《太陽報》那麼慘重。
這幾份報紙都是英國所謂紅報頭(red-top)小報,專走比較煽情路線,另一家同類風格的小報《每日星報》(Daily Star) 前幾年一度企穩,但到2010年中起又撐不住而迅速下跌。由表2中可見,該報去年表現最差,跌幅遠甚於其他各報。
與《每日星報》屬於同一報業集團的《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發行量年同比亦下跌近11%。
在比較嚴肅的報章方面,驟眼看來,6年來各報的跌勢似乎不像小報那麼沉重,但細看一下數據,其實情況也十分慘烈。
《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發行量已由85萬份跌至50.5萬份,跌幅為40%;而《泰晤士報》(the Times)則由62萬份跌至40萬份,跌幅35.5%。
至於《衛報》(the Guardian)亦由35萬份跌至18萬份,跌幅高達48%。情況最差的還是《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由23萬份跌至只得6.3萬份,暴跌72%。
《獨立報》的姊妹報《i》則比較幸運,該報於2010年創刊,至今已能站穩腳步,日銷平均28.6萬份。
在《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方面,該報自命率先全力轉型發展線上讀者,印刷版銷量在2008年時為45萬份,至上月已跌至21.7萬份,跌幅為51%。
在圖2中顯示,《泰晤士報》是唯一年同比發行量上升的報紙,升幅為1.5%。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該報的發行量中有超過2.2萬份屬於大宗銷售。同樣地,《獨立報》及姊妹報《i》兩報也含有大宗銷售的數據,分別為1.7萬份及6.3萬份。
可參閱報導:
ABC figures show papers’ efforts to stem circulation decline–theguardian.com
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greenslade/2014/oct/10/abc-figures-show-papers-efforts-to-stem-circulation-decline?CMP=ema_546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