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媒介百思」是本刊新開闢的專欄,專欄作者早年在香港各大媒體位居要職,擁有許多豐富寶貴的媒體工作經驗。因此本專欄對於媒體現象的批判反思,除了作者經年累月的觀察,也是作者以一個局內人的體悟。
法國十六世紀貴族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三十七歲那年(1571),作出了一項重大的決定。日後,這會是蒙田生命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項決定。世人不知, 日後這也會是對他們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項決定。
蒙田並非一般的貴族。他的學識非比尋常(拉丁文是他的「第一」語言,古希臘与羅馬的哲學著作是他的「設定」?讀範圍),社會地位与名望也非等閒人所及(他是波爾多市法院負責審議法律訴訟文件的掌法官員、地方派往宮廷的特使)。從各方面說來,他都是一個成功人物。然而,蒙田卻已厭倦了他的官職生涯(他已做了十三年這份法院工作)。他要擺脫長年公務纏身的這種束縛。他需要自由。他辭去了法院的職務。這就是他的決定。
「躲進小樓成一統」:蒙田的退休藍圖?
「無官一身輕」,蒙田大可以到處遊山玩水,或者回到蒙田(法國西南部,離開波爾多市不遠)他的城堡大宅,全心打理他父親遺留給他的大片莊園產業,甚至繼續他的社交和酬宴,一种他並不抗拒的活動。
不。他也不要這樣做。他另有打算。事實上,他已有一套行動方案。
1572年,在他生日那天,(2月28日),蒙田完成了他的遷居計劃,搬到他的城堡大宅側旁的一棟四層高的摟房內。他將寢室設在二樓,逾千冊的書籍則放到三樓上,這將會是他的一個集圖書庫、閱讀室和書房於一身的綜合活動中心。蒙田費了不少心思和氣力部署這項安排,其目的是要在一個「安靜的和毫無俗務牽掛的環境下,与古哲先賢終日為伍,渡過其餘下無多的歲日」(蒙田相信,他的生命已過了一大半)。為了紀念這個重大的日子,蒙田用拉丁文將這個心願寫上了其書房側邊房間的牆上。從今之後,「如果命運許可的話」,他就會在這個寧靜的退休空間,將餘下的生命,「奉獻給自由、安寧与悠閒」這樣的一種生活境界。然而,蒙田是蒙田,他的悠閒並非是真正的悠聞。他有更深層的考慮。他要思考:關於人生,關於做人之道。這是毫不悠閒輕鬆的事情。
革命前夕:中年危機併發症?
蒙田始料不及的是,他的這項退休避靜大計,並沒有為他帶來「安寧」。相反,這卻是一條通往?簸、混亂、迷茫、失控、失調的失常之路。他的思考,雜亂無章,脈絡不明,與他終日為伍的古羅馬智者,彷彿只在冷眼旁觀。蒙田形容自己當時的思想,有如脫韁野馬,?掉騎者,絕塵而去,留下他的?袋在原地,雜草叢生。蒙田掉進了抑鬱的狀態中。思想失控,情緒失調,這不是正常的蒙田。也許,這是蒙田各種「中年危機」症狀同時併發的一種表現。抑鬱的狀態為蒙田帶來了滿腦子古怪荒誕、奇形怪狀的念頭。蒙田因此而產生了一個念頭:他要把這些胡思亂想、跡近語無倫次的意念用筆記錄下來,再作研究分析,看看這到底是甚麼一回事。也許,這是他從思想危機中自救的一條出路。這樣,蒙田就走出了寫作生涯的?一步。
但是,記錄些甚麼呢?寫些甚麼呢?如何寫法呢?古哲彷彿重新伸出了扶助之手。蒙田琢磨出了一個方向:要了解在他周邊所發生的一切,最好的做法也許就是從自己入手,因為,有什麼比他自己本人是他更為瞭解的事物呢?他要寫關於自己本人的東西,蒙田要寫關於蒙田的事情。用蒙田的話說:我本人,這就是我的寫作題材。這樣,蒙田就種下了一場文學革命的種子。(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