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社群網站上的個人工具與專業功能愈來越強大,但是,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在網路上評論你,你會知道如何處理,並進行控管嗎?個人在網路活動愈久,愈有可能面對各種正面或負面的回應。甚至,你根本沒有在社群媒體中建立帳號,仍然有可能碰到社群媒體發出的個人攻擊。

任何人都是出版者,或者攻擊者

  當你在社群媒體上遭受攻擊,很有可能表示整個社群已經決定要這樣做,直到你現身證明自己清白為止。過去,大眾媒體時代的傳統媒介有專人會負責過濾有可能傷及他人的訊息,然而在網路人人皆可發言的時代,即時發言而且接收訊息,但卻沒有相對的過濾機制,這也讓每個人可能遭致的傷害加深。

 

  瞬間的訊息Po上臉書或推特等社群媒體,傷害即可能造成。因為病毒傳播的效應,縱然原來的訊息被刪除,很可能造成傷害的訊息,已經被轉貼到各處了。這種傷害可以變得非常複雜,比方說,有可能本來事情很輕微,但因為各種沒有加上事件脈絡的個人評論,變成了一個具有傷害性的意見(通常在誹謗法下受言論自由保護),或直指你一些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未涉誹謗的),或者,有些甚至根本是故意這樣做的。

 

  已往,社群媒體針對個人對個人的攻擊行為,通常採取放任的策略,不過,英國推特在去年因為發生了某個人身攻擊事件(請詳見BBC報導: http://www.bbc.com/news/uk-23485610 ),開始改變做法。英國推特宣布的新做法是,將開啟並擴增舉發這類訊息的工具,並且增加專責的員工;臉書同樣也提供使用者檢舉濫用臉書的準則。首先,你可以隱藏該則濫用的訊息,再來你可以寄一封訊息給該Po文者要求其刪除,然後,你還可以把他刪除好友或封鎖。

 

  除了由社群媒體提供的反濫用工具或方法之外,當你面對著一則攻擊訊息,你或你的組織,還有什麼辦法來應付呢?這裡提供你一些有效的處理策略:

 

  回應攻擊有四步驟:

 

1.不要驚慌

  縱然某些訊息看起來是一個危機,切記!你不是第一個經歷到這種討厭的攻擊。不要嚇壞了!不要說出一些帶有情緒的個人話語,也不需要立即做出反應。你可以深呼吸,然後,想想看攻擊你的訊息到底說了些什麼。

2.考量一下你想不想回應

  考量攻擊者的動機:他們只是想得到注意?他們被埋在鼓裡?然後,再問最佳回應策略為何?處理之後會衍生出什麼後果或形成什麼價值?什麼才是這種狀況下降低傷害的最佳途徑?比如美國空軍網站上的「回應評估流程圖」(請參考:http://www.wired.com/2009/01/usaf-blog-respo/)就是一個有效的回應計劃,因為他們確認了組織成員回應攻擊訊息的三個步驟:找到波文、評估如何回應,以及用一個能夠管理閱聽眾關係的有效方法回應。因為,並非所有的攻擊訊息都能透過回應得到好的解決。

  你的組織已經有了這種類似的回應政策或社群媒體指引,提供你來處理攻擊情況嗎?如果是,那你如何來加以應用,以協助你採取下一步的措施?如果沒有,你如何創建一個方針來處理類似事件?

  請用複製螢幕截圖或另存檔案的方式,將波文都備份起來。如果波文太過份或是具威脅性,請考量讓你的上層經理知道,並告訴他攻擊來源。同時,應考量封鎖攻擊者或禁止其再波出相關訊息。當然,這並不會停止他們繼續(透過其他管道)散布訊息給其他人。

3.採取公開的快速回應,然後下線進行後續對話

  考量一下私下進行溝通的意義。大部份狀況下,在狀況發生的同一個地方,採取快速回應是好事。然後,如果適當,應採取私底下的電話或email,與攻擊者取得聯繫或溝通。考量你的目標,以進行你的後續溝通。

 

4.控制傷害:決定如何補救已造成的災損

  我能告他誹謗罪嗎?

  
  在傳統媒體,如果有人散布不實言論,致使你的名譽受損,那麼,你可以提出誹謗或公然侮辱告訴,但這場官司可能要纏訟好幾年;在社群媒體中,這個補救措施不是很有效率,因為不夠快速緩解已造成的傷害,「牙膏都已經擠出管子了。」

 

  多數網路上的攻擊言論,都不具有事實錯誤認定的性質。也就是說,一個攻擊性言論,可能具有傷害性,但在法律認定上,未必可以構成誹謗罪成立。幸好,社群媒體可以有效地來解決這些類似的攻擊言論,我們可以運用社群網站提供的發言平台與人人平等的言論權力,來降低負面訊息所造成的傷害。

 

運用更多言論來制止


  
  社群媒體通常具有兩面刃:既可以是提升你個人名聲的有效平台,同時又是讓你暴露在直接回應 (包括負面評論或錯誤資訊)所在。而這些正負面回應,皆是因為網路就是一個匿名平台,而這些匿名者甚至可能根本從未消費過你公司的服務或產品。你所能做的,應該是考量運用更多支持你的力量,來降低這類攻擊的影響。

 

直接回應批評者

  在網路上,你需要建立一些同盟的力量,因為建立了這些強而有力的社群關係,得以支持你或你的工作,同時,也可以協助你面對這些負面或錯誤訊息攻擊者。

 

事先預防

  由於攻擊者可能出其不意,你能做的應該是,事先擬好完全防範網站或社群媒體中的負面攻擊訊息計劃。擬定計畫前,你可以問自己下列問題:

 

1.我要如何能夠得知誰在社群媒體上說我什麼,而我必須快速加以回應?使用Google, Talkwalker, 或Mention 等服務來建立預警,這樣你就可以知道有人針對你或你的公司(組織)發表評論。此外,應時常監控你的推特或臉書,看看是否有人發表意見。

 

2.學習他人的回應經驗有用嗎?很多名人會特別提防這類負面的攻擊訊息,也許你可以事先檢視一下,人們或公司組織在網站或社群媒體上,面對類似情況時,是如何處理的?他們跟我的差別何在?適當地運用這些處理經驗,並不會有什麼壞處。你甚至可以考量擬定一個行動計畫草案,提出當你遇到類似的情況時,該怎麼處理。

 

3. 我的社群媒體使用該有一套策略?無論公司組織或是個人都應該有一套策略來指引社群媒體的使用;組織應對他們自身的內容目標有清楚的意識,並且知道社群媒體如何協助自身達到這些目標。你如何回應一個攻擊,可能成為你員工的一面鏡子,就如同反映出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一樣。

 

  在你處理這類攻擊訊息之前,最好有一套關於普世價值在內的對話方式,以防你真的面臨到一些倫理壓力時,可以提出來應用。比方說,你該如何在平時的動態波文中坦白你的工作情形?你有必要在動態中,反映出自身的盲點與信念嗎?

 

  社群媒體是很個人的,它讓你揭露你自身,同時也讓你得已決定你是否想這麼做。人們對於自己的波文應該負責任,然後建立一套個人的使用策略指引它們。比如,我會遵守80/20 法則,亦即我會波出一篇文章,我認為是當時有80% 對我的閱聽眾有益處的,然後,我允許我自己波出一篇文章,是考量到自我推銷的(當然也對我閱聽眾有利),後者的比例最好不要超過 20% 以上。

 

  一則社群媒體的攻擊,就像是你拿到一顆檸檬,便將它榨成檸檬汁一樣,會成為你的機會,成為你個人品牌的助益力量。當你懂得如何有策略地、正面地回應它,你不僅能減低傷害,你還能夠運用這個事件,去打造與提升你在社群媒體中想達成的影響力。

 

原文出處:http://www.poynter.org/how-tos/digital-strategies/219452/how-to-handle-personal-attacks-on-social-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