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弘 | 自由撰稿人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為改善空氣品質,北京當局近期大高闊斧掃蕩烤肉攤。(圖片來源:2013 / 美聯社)
新聞報導
中國正式向空氣汙染宣戰。北京當局已拆除超過500個戶外燒烤攤,媒體拍下工人鋸掉那些燒烤器具時冒出火花的鏡頭,一旁還有北京城管人員隨時監控。
北京當局希望得以有效降低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2.5)。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進入人體肺部,影響人體健康。
北京市西城區一位媒體工作者表示,好幾百組烤肉攤近3個月已被沒收銷毀。不過,北京市民在網路上卻諷刺這個舉動,認為政府當局應當將治理空氣汙染的心力,放在主要的汙染源上。
環境保護運動者、公眾環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 主任馬軍表示,當地居民之前曾向環保單位抱怨燒烤攤製造的氣味與濃煙,「這個行動將幫助當地居民;不過,我認為更主要的空汙來源是汽機車排放的廢氣」。
他強調,管制的焦點應該放在改善燃料品質,以及重型柴油卡車的排放廢氣管制。同時,管制區域應擴大,不應只在北京執行這些行動。
北京的空氣汙染嚴重,幾已達到非常危險的等級。北京市府在2013年10月宣布,當空氣汙染特別嚴重的時候,將採取一些緊急措施,如關閉工廠與交通管制等。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細懸浮微粒(Fine Particulate Matters,簡稱PM2.5),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粒徑小於2.5μm以下的粒子。不同粒徑的微粒,通過人體呼吸道會在不同器官沈積,引發不同疾病。通常大於10μm的粒子會被鼻腔與咽部攔下,1~5μm的粒子易沈積於氣管與支氣管,小於0.5μm的粒子則沈積於肺泡內。若懸浮微粒含有有害金屬元素,亦可能經由氣管、支氣管與肺泡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有毒物質進入人體也會產生病變。
為了有效管制PM2.5,2012年中國科學研究院執行《大氣灰霾溯源》研究,調查造成北京PM2.5空汙的主要來源。結果顯示,烹飪源佔15~20%,而汽車和工業則佔40~50%,來自外地污染佔30%。
台灣近年來開始重視PM2.5空污問題。中研院氣膠觀測網2002年設置,從歷年監測數據,發現台灣PM2.5濃度居高不下,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次氣膠是主因。這項研究發現,要控制PM2.5空污問題,不僅要降低直接的懸浮微粒排放量,同時要關注半揮發性物質的轉化和大氣條件。(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2013年11月)。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延伸學習:
周崇光(民99),「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管理的新重心,中央研究院週報,1276,4-6。
《烹?油?不是PM2.5主要?源》
《細懸浮微粒管制》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1/10/1/1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