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臉書創辦人馬克‧祖柏格表示,社群媒體時代的興起,網路將終結了過去「個人隱私至上」的時代。
雖然我們可以發現,在臉書或其他社群媒體上確實充斥著年輕人各種或輕或大膽地資訊公開。然而這樣的情況卻似乎也稍稍改變了,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就算願在社群媒體上公開發表各種意見,但也開始針對自己的隱私興起保護的想法。
根據Snapchat這類網路應用程式進行的調查,更多的青少年開始會擔憂自己的隱私被陌生人發現、濫用。
更多青少年對於網路隱私權的保護意識,是值得關心的。我認為這也是一項值得社會正視的網路媒體素養的培養。
根據過去法律界的探討,人之所以要關心自己的隱私權,因為隱私權是區隔「國家公權力」與「個人私人領域」的重要界線,在保障個人權利的普世價值之下,藉由保護隱私權來強調國家不應該控制人民的私人領域。如此,每個人也才能夠有效維護個人自主性身分認同,進而妥善維護個人某種尊嚴。
進入到網路發達的的資訊社會時代,隱私權作為個人的基本權利、應受保護的觀念並不應該隨著方便分享而改變,反而更應該妥善維護。因為在網路時代,個人在網路上的資訊會影響他跟其他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因此個人能夠維持什麼樣的社會位階、地位更加仰賴人們如何在網路上控制和決定自己資訊的公開程度。
簡單來說,個人在網路上呈現的資訊,相當程度決定了自己在社會定位和身份認同,如果網路使用者無視於網路隱私的重要性,那麼也就無法有效維持或維護個人的自主性與身份認同。從許多不幸的例子中,我們更可以看到人們因為無法好好維護自己的網路隱私權,而造成個人尊嚴、名譽變得岌岌可危。
這樣的問題特別會顯現在青少年或兒童的網路使用、交友問題上。趨勢科技,過去便列出十大守則,能夠協助大眾以及家中孩童、青少您提升網路安全、個人資訊維護:
當網路已成為孩子學習新知、交友的重要工具,父母們需提升自身網路知識,以避免孩子接觸不良的資訊及從事不當的行為。趨勢科技公布兒童網安十大守則,幫助全台家長能更保護孩子,有效提升兒童網安防護力。
1. 將電腦置於公共區域 建議父母將家中電腦放置於視線可見的公共區域,減少孩子獨自上網時段,更深入參與孩子的網路世界。
2. 管理孩子上網與使用社群網站、即時通訊軟體的時間:與孩子一同討論上網與使用社群網站、即時通訊軟體的時段,能降低孩子花過多時間於網路世界,並有效管理孩子的網路行為。
3. 資安防護需持續更新:持續更新資安防護,避免電腦等裝置感染病毒或垃圾郵件等危害。
4. 與孩子協議可造訪的網站清單:列舉孩子們可造訪的網站名單,確認孩子們瀏覽之網站內容,避免孩子接觸色情、暴力等資訊。
5. 使用資安防護軟體之家長監護功能:透過家長監護功能,確保孩子不會接觸不良資訊,全面保護孩子的上網安全。
6. 下載網站信譽評等服務:藉由下載免費的網站信譽評等服務,可確保常造訪的網站是否能免於惡意威脅危害,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受到惡意攻擊。
7. 檢視孩子最常造訪的網站內容與隱私權設定:定期檢視孩子們最常造訪的網站,可確保孩子不會瀏覽不當資訊,並也了解網站如何蒐集、運用會員人資料,避免隱私外洩風險。
8. 檢視孩子的網路公開資訊:為避免孩子於網站上暴露過多個人資訊,需定期檢視孩子們在網路上的公開資訊,並教育孩子不主動於網站分享個人資料,如有登記個人資訊需求,應與家長討論並徵詢同意才可公開。
9. 教育孩子不理會網友惡意言論:與孩子溝通不理會網友惡意言論,如遭受騷擾應主動告知父母,避免遭受網路霸凌。 定期使用資安軟體掃描電腦,並檢視瀏覽器歷史記錄: 培養用資安軟體掃描電腦之習慣,降低感染病毒機率,並定期檢查網頁瀏覽紀錄以確保孩子不會造訪不該瀏覽之網站。
註明出處: 趨勢科技| 網路安全趨勢部落格http://blog.trendmicro.com.tw/, 網路交友陷阱多兒童網路安全十大守則 邀全台家長一起來把關
參考文獻
劉靜怡(2002)。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使用與隱私權保護規範:個人、政府與市場的拔河。資訊管理研究,4(3): 13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