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篇文章的介紹,究竟就讀新聞相關科系的學生若想加強這十種能力,可朝哪方面努力,並參考下列的推薦課程:
1.新聞判斷
重要的新聞不一定有趣,比方說匯率的波動;但有趣的新聞卻又不一定重要,好比名人的花邊新聞,在今日的媒體生態,這兩者必須做到整合,如何判斷並選擇對受眾來說相對重要的資訊,這都需要記者練習並且培養整合的能力。
修習基礎報導、調查報導、媒體與社會、媒體識讀相關的課程,相信都能有助於新聞判斷的能力。
2.報導
除了新聞判斷力之外,做為記者的基礎能力便是報導寫作,因為這代表一名記者蒐集資料、證實以及尋找證據的能力。
為何石油價格居高不下?
為何會發生美國911恐怖攻擊?
蘋果的產品是否對中國勞工造成剝削?
透過上述的問題,我們可以想像,作為一名記者,必須起身去尋找相關資源或證據,才能滿足受眾的好奇心,而記者透過網路上的資料、尋找受訪者、實地勘察、公聽會、資料分析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回答問題的方式。
證實資訊的正確性,以及來源的真實性,因為網路的發達很可能會誤導民眾,而記者需要接觸的領域可能也越趨廣泛,舉例來說法律、經濟、生態相關等都需涉略,以充實報導的內容。
在建議課程上,學生可修習科學方法、民族誌、知識的本質、量化研究等以增進找資料能力、提升報導品質。
3.語言及敘事技巧
我們都知道蓋一棟建築最底層的基礎最為重要,因此除了上述判斷、報導能力之外,另一項基礎能力語言,也是記者所需具備的重要技能之一,因為必須學習如何敘事、才能無礙地與大眾溝通。
加拿大籍的學者Stuart Adam曾表示,記者某方面來說也算是作家,因為必須寫出大小、長短、性質不同的新聞內容,而新聞報導跟一般小說最不同的地方在於,新聞記者必須秉持公正、不偏頗的心,從最基本的誰、發生什麼事、在哪裡、為什麼、以及事情的後續發展都必須詳細寫出。
從執筆開始,記者就必須決定誰該是這次事件的主角,以及切入事件的視角,因此基本的敘事寫作能力是必要的,外語能力的培養則可幫助閱讀外媒,找到更全觀的新聞角度。
想增進這塊能力的話,推薦課程有語言學、基礎作文、第二外語、詩學、進階報導寫作、敘事技巧等。
4.分析及編譯
報導一篇新聞的真實面貌,分析及編譯的能力也不可或缺,我們過去常說記者要秉持批判性的角度,這個概念其實有點抽象,因為其中包含整合論述、正反意見,以及寫出調查報導式的新聞。
記者必須找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為這些問題賦予意義,這些都必須從平日大量閱讀中積累,若是只讀傳統新聞學未免過於狹隘,所以記者應須具備、加強第二種甚至更多的專長,才能寫出更棒的作品。
學生若有興趣,想加強分析論述的能力,可以多修習文學、史學、心理學、經濟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等等相關的課程。
5.計算能力
現今許多新聞報導也重視讓數字說故事,這也可說明近幾年來「大數據」的興起與廣泛應用,因此記者理解報導中的數字、看懂統計資料便成為重要的學習重點。
推薦課程有統計學、經濟學、量化統計方法、量化研究方法等。
6.科技
科技能力(technology literacy)在今日新聞學領域也日顯重要,隨著網路的興起,記者必須學會在不同的媒體載具上發表訊息,並且應用不同的程式、平台等,包含找資料檢索、操控社群網站、寫程式、資料分析等。
推薦課程科技史、科技與文化、電腦科學、基礎程式、電腦輔助報導、如何使用部落格等。
7.影音
觀察人類的演化史,從壁畫時代到文字的應用,我們可以發現視覺及聽覺的形式最被廣泛使用,記者透過照片、影片拼湊出整個故事,但近年來,整體版面的設計與呈現越來越重要,不僅僅是新聞網站的美化、平面版面的設計,媒體人的美學培養也成為重要的一環。
影音的能力包含攝錄影、平面設計、色彩使用等,推薦課程可參考藝術史、色彩學、攝影學、音樂表現等。
8.公民素養
這部分包含了解基本政府運作、政治分權、社會資本、相關公共政策等,記者若擁有這方面相關知識,能了解閱聽眾與民意,以及媒體在整體社會中的職責與角色。
相關課程政治學、比較政治學、世界歷史、社會資本的起源、民法等。
9.文化
新聞中有許多反映社會中不同階層與族群的面向,也常可看見報導不同國家的風土民情,如何看見種族、宗教、性別等的差異,不帶有偏見的中立報導,是每位記者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相關課程人類學、性別研究、文化人類學、種族差異與文化
10.新聞倫理
新聞是一個需要熱情的工作,但也常會面臨到專業與商業無可避免的連動關係,記者要如何兼顧商業利益卻又不違背自身的倫理意識,因此每位記者需具備媒體倫理與法律的基本知識。
相關課程媒體倫理、公民新聞學、媒體與法規等。
從最基礎的新聞判斷、報導寫作、語言能力,再加入科技、視覺傳達、統計等能力的培養,最後公民素養與文化的累積,最後來到最頂端的新聞倫理,盼望透過這十個面向的歷練,能讓每位正就讀新聞傳播相關科系,或有志往這方向前進的人,都能成為更加專業的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