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就以大手筆百分之百買下TVBS,消息傳出,令資深新聞工作者最大的感慨,就是「有錢真好!」難道不是嗎?前一陣子加拿大的世界日報就因經營困難結束,美國著名的報章雜誌關閉或易手,更是不知凡幾;再環視台灣報業在解嚴前後亦不知倒了多少家,換了多少老闆,其中中國時報報系的易手,最為著稱,更因與中國官方關係良好的台商買下,還列入美國「自由之家」和「國際無國界組織」的年度報告內,風光久久。
媒體恐淪為金權工具
現在的台灣已完全資本主義化了,而所謂的民主政治,亦離不開金錢和權力。而以錢養權(作政客或民代的金主)、以權養錢(官商勾結現象益顯),如此相互串連、循環,周而復始,形成所謂的「金權政治」,久為社會詬病,但仍未見有何良方醫治,致弊端、病象叢生。影響所及,如今連能監督的「第四權」媒體,一樣可大小通吃,像新聞置入、置入新聞之類,更是小巫見大巫,只要有錢,不管什麼媒體(紙媒、網媒、電視等)通通能自由買賣,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者,亦泰半官話,只要不違法皆「樂觀其成」,於是新聞專業及倫理規範能否不斷精進或理想願景,乃至新聞「獨立、自由、公正、公信」更就云乎哉了。
簡言之,今天的台灣媒體病象是:「錢在媒在,沒錢沒媒」,美其名是「市場導向」,其實是「利」和「權」字當頭。像新聞編採、言論專業人員,與媒體老闆有如「聘僱」關係,並非真正「工作夥伴」,甚至淪為奉迎老闆的「扈從」;而其專業工作尊嚴、榮譽或安定性均明顯不足,使得流動或轉業性大,難有「從一而終」的工作願景,和長期奮鬥努力的目標。
相較之下,美國紐約時報或日本的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等大報,資深新聞工作者俯拾皆是,不論「深度報導」或「調查報導」等等,屢見不鮮。台灣的大報(電子媒體亦然),則幾乎沒有培養數十年、甚至留用退而不休的資深的編採人員,反視為「人事成本」包袱,而媒體老闆裁員亦多以年資深、薪水累積多者為對象,甚至連個資深像樣的駐外特派員亦復闕如,如果閱聽大眾要求新聞專業品質或精進,依如此淺陋條件,幾乎是天方夜譚!
由於我當過記者、採訪主任一路做到管理經營的正副社長位子,幾乎超過半個世紀,深感今天買媒體(紙媒、電子媒體等)或經營管理者,幾乎缺乏早年創辦「大公報」張季鸞的「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理想和精神,泰半在營營苟苟汲利,世或圖謀權位,遑言什麼媒體理想抱負,泰半是言不及義,或空口白話,或紙上談兵,讓許多從業人員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每天如同公務員打卡應卯,編造或置入,理肓或嗜血,致使新聞品質江河日下,如此惡性循環下來,神仙亦難救!
老闆好媒體好 反之亦然
回到媒體根源,不難發現「誰」是媒體老闆才重要。但其先決條件,必須是很有錢,肯不斷投資媒體培養人才,而非以媒體為「營利事業」,或利用媒體圖謀權勢名位,否則欲使媒體導入正道,戛戛乎難矣哉!
早年聯合報、中國時報的王惕吾、余紀忠辦報一流,惜乎也步上當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常委權勢之路;而今能辦報賺錢者,像黎智英辦蘋果日報,就很有一套經營管理手法,惜乎將新聞專業導向一個偏鋒,好在他言明自己是「生意人」,但至少對媒體有股奉獻的熱血和期待,尚具良知、良能和良心,重視新聞的核心價值。所以他辦報雖「重利」,還另有改善精進的空間。
最怕的是,媒體老闆既要搞錢,又圖政治利益,不惜扭曲從業人員的專業和人格,淪為一種「營利」和「政治(文宣)」工具,導致媒體公信力淪喪!例如不擇手段搞置入,又千方百計建立兩岸權貴、官商關係,目的為何?實已不言可喻了,可悲的是仍有人不得已在其麾下討生活,毫無尊嚴可言,也根本談不上什麼新聞專業和倫理矣。
要民主就要多關心媒體
最近拜讀幾位學者文章,包括「以實際行動支持獨立媒體」的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內文提到管中祥老師主編的專書)、「候選人花錢買新聞,你同意嗎?」的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陳炳宏等,都擲地有聲,令人心有慼慼焉。例如陳炳宏文中提到「只管數鈔票的媒體高層,任由政黨、候選人、甚至對岸競相灑錢買新聞,其無恥應該也算是國恥!媒體真的不能盜亦有道嗎?當媒體可以為錢而出賣靈魂時,關心台灣民主發展與新聞專業的人,還能視若無睹嗎?台灣社會是否應該趕快想想該做些什麼,以阻止媒體繼續出賣臺灣呢?」,真是語重心長,一針見血!
又如近二十多年來,亞洲華人政治文化圈的另類/獨立媒體風起雲湧,不斷在各自的土壤裡長出抗爭的花朵,積累在地的經驗,但也不斷相互借光,汲取養分。從台灣、香港、澳門到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各種另類/獨立媒體的實踐經驗一直在更新,也需要不斷被記錄,期能提供跨地域的交流和反思,並且開展相互協作和攜手並進的新路徑。羅世宏教授推介的「光影游擊最前線:華人獨立媒體觀察」(管中祥教授新近主編的專書),其內容有助於吾人理解獨立/另類媒體在重大社會事件和公共議題/政策形塑過程的關鍵作用,也有助於全面且貼近在地社會脈絡地理解兩岸四地及馬來西亞獨立/另類媒體的生成和轉化過程,可說是一本難得的佳作。
如今看了諸多財大氣粗者買媒體,究竟是有心或另有所圖,甚至是否又帶來另一不可預測的災難,確實讓識者憂心。像郭台銘就曾有人鼓勵他買媒體,他直接了當地拒絕,強調絕不做外行的事。而他近來對社會熱議頂新製油案一審判決無罪,神回一句:「台灣最大的問題在,一堆人『有知識但沒常識』;關鍵在於廠商製油賣油,根本就不應該拿廢油來煉油」。如果廠商註明這個產品是用什麼原料製油,看有誰會去買。
郭台銘的「有知識但沒常識」,堪稱暮鼓晨鐘。試想有錢的人為何買媒體?恐怕不須什麼長篇大論理論,只要「聽其言,觀其行」,諒可思過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