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傳播協會會長汪炳華
2015年8月發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政治暴動事件,印度政府為了切斷社運團體聯絡管道,關掉行動網路的服務達4天半。國際傳播協會會長汪炳華,為了了解在沒有網路的日子裡,人們生活究竟會有什麼變化,訪問了古吉拉特邦30家企業和超過600位居民,發現大公司的生意變差,但沒有損失太多商業資料;小公司雖然損失較多資料,但業務往來多仰賴市話進行,影響不致於太大。另外,年輕世代在這段期間和家人的爭吵變多,男人在談公事時不能談私事,女人則認為談私事不能談公事,都是這段期間有趣的現象。
以下是本次演講摘要整理
網路對我們生活很重要,如果沒有了它,會發生什麼事?我想先分享幾個過往研究。
從1996到2006年,尼泊爾國內政局動盪不安,主因是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因要求廢止君主專制,進而成立社會主義國家,於1996年發動人民戰爭,和軍權政府展開長達10年的內戰(Maoist Insurgency in Nepal)。2005年2月1日,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Gyanendra of Nepal)基於「國家安全」的理由,切斷行動網路長達88天,當時的舉動被認為是對人民戰爭的反制。這場尼泊爾內戰最終造成13000人被殺害,也有許多人被補入獄。
根據過往文獻,美國紐約也曾發生類似的事件,早在1949年,美國紐約的報紙曾中止發行達17天之久;當然也別忘了,發生在1975年,著名的紐約電話公司火災事件 (New York Telephone Exchange Fire)。研究指出,紐約人在這段期間感到焦慮(anxious)、孤獨(isolated)和沒有安全感(insecure)。
尼泊爾的情況也差不多,但多了憤怒(anger)。因為通訊網路的中斷,也影響了商業,民眾生計和衍生健康醫療的問題。企業開始聘用更多人力,以人工方式傳遞資訊,確保各項業務的推動。許多尼泊爾商人說,他們必需待在辦公室等電話,而不是外出工作。許多小公司受的影響更大,尤其是以「跑單幫」(solo operator)為主的小公司,因為多仰賴手機做生意。另外,旅遊業也受到重創,飯店訂房率大幅下降。
現在媒體依賴新科技傳播不是新鮮事,沒了網路,記者不能發新聞,許多記者和編輯只好到受訪者家裡拜訪,有趣的是,很多人也開始到街上聊天。
對醫療體系也影響很大,因為通訊的中斷,許多人來不及就醫就過世了。一位心臟病專科醫生告訴我,在這88天裡有4位病人過世,只因為手機不通,而這些病患過去若有什麼狀況,都是靠手機和家人聯絡。
阿拉伯之春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我也藉此談談尼泊爾的事件。
從阿拉伯之春,我們發現,因為通訊網路的切斷,不關心政治的人,也開始關心政治,人們開始到街上找資訊和找尋心愛的人;尼泊爾的情況也很類似,示威者也因此愈來愈多,也造成運動團體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雖然沒有行動通訊網路,社會運動很難提升到全國的規模,但卻可以達到鄰里參與,讓參與者彼此之間認同提高。
再回到我對印度古吉拉特邦政治暴動的研究。事件背景是這樣的,印度政府近年來對社會邊緣團體,像是達利人(Dalit),己開始制定相關政策,保障他們的入學管道和就業機會,但這些政策卻激怒了帕特爾人(Patel),他們認為沒有受到這些政策的保障。其實帕特爾人商業上非常成功,不僅經營印度的鑽石產業,美國更有一半的旅館業是為帕特爾人所有,印度還有許多河川和機場是以他們命名。但是當這些鑽石產業開始解雇帕特爾人,他們就決定上街頭。
有大約50萬人在印度的金融重鎮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抗議,在帶頭的Hardik Patel和35名支持者被抓後,也將抗議運動推向高峰,群眾開始攻擊警察局和其他政府機構。
這次的事件,行動網路被切斷達4天半,許多簡訊(SMS)無法發出去,但語音通話則正常。
根據我的研究,有29.2%受訪者不做回應,很可能是害怕帕特爾人的勢力。40.5%則認為是對現行管理農業和稅收制度的「Talati」的考驗;另外61.1%則期待這次的斷訊可長一點,這很有意思。雖然行動網路被切斷,仍有許多人選擇利用寬頻網路在家裡、辦法室或網咖上網。
在政治的意涵上,有66.1%的人認為不影響傳播自由,但有70.1%的人認為剝奪了公民的權利,也有34.1%的人認為,政府應就如何保障公民的權利提出討論。
那切斷行動網路真的有幫助嗎?意見似乎是分歧的。高達99.8%的人認為,「製造騷亂」和「企圖控制騷亂」的人都很愚昧(foolishness);許多人也開始改變媒介使用的行為,使用電視的有84.4%,報紙69.3%、與人交談48.4%,收聽廣播則最少,只有27%,可能跟電視仍是最普及的媒體有關係。
對社會的影響上,許多Y世代年輕人(Millennials)認為和家人爭吵變多,可能是因為在家時間過長所導致。男人在洽公時愈來愈少談私事;女人在閒聊時,也少談公事了,這很有趣,兩性之間的差異。
對企業影響上,線上訂票(online ticketing)影響最大,達40.2%。另外,沒有行動網路對許多企業來像沒工作一樣,像Uber叫車服務,或是需要一次性密碼的服務(OTP);對業務人員(sales)來說也更辛苦,但對製造業影響較小,只有21.3%人認為有影響。許多線上公司也開始提供自助式服務(consumer kiosks),以人工的作業方式,和消費者進行網上互動。
跨國公司(MNC)損失了一些業務收入,但因為IT部門處理得當,不致於損失太多商業資料。但中小型企業(SME)則相反,因為沒有完善的IT部門,損失較多資料,但仰賴電話溝通,不致於損失太多生意。B2C(Business to Consumer)的影響較B2B(Business to Business)嚴重,因為波及到消費者零售端。
結論
行動網路對我們真的很重要,沒有行動網路我們將會焦慮、孤單,也沒安全感。但過度依賴網路,我們又會心煩意亂,生活也變得忙碌。我只能說,也許有網路,我們會少點焦慮,少點孤單,多一點安全感,我們生活得以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