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郭幸宜、楊筱筠、夏淑賢、陳美君作品「一銀ATM被駭系列獨家報導」,最早揭露第一銀行遭到駭客入侵的獨家報導,同時從產業、政策和民眾因應之道等角度探討,報導涵蓋完整的面向。


 
  郭幸宜代表得獎者發表感言時表示,這則報導要感謝同為獲獎者的報社同事邱金蘭,她最早掌握到一銀跟金管會通報ATM短少七千萬的消息,因此才有後續的報導,同時也要感謝經濟日報長官的專題策畫,讓他們能從各個角度切入報導。她說,「身為媒體人很重要的事情是可以透過我們的報導對社會產生很大的迴響,同時受到政府主管機關重視,也讓民眾了解從事銀行業務時的資安保障。」


 
即時報導獎(廣播): 忠實呈現災難現場的第一手資訊

 

 即時報導獎(廣播)得獎者-中國廣播公司團隊

 


 
  頒獎人林福岳一宣布得獎者是中國廣播公司記者劉怡伶、龐清廉、溫蘭魁、李人岳、馮建棨、周韶華、曾武清、謝葉蓉的「0206大地震即時報導」,中廣團隊在台下立即湧出歡呼聲。此報導透過團隊通力合作,自清晨六時到八時,隨時報導傷亡人數,並忠實呈現災害現場實況,同時在未剪輯修飾的情況下,展現即時報導的專業水準。


 
  從一宣布得獎,就滿臉笑容的劉怡伶代表發表感言。她一開口就說,「大概十多年前初戀的感覺之後,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這種心跳的感覺。」她也說,感謝卓新獎的鼓勵,讓外界知道記者不是「細漢無讀冊,大漢做記者(台語)」的工作。


 
即時報導獎(電視): 記者熟稔議題脈絡,報導貼近民眾生活經驗
 


  電視類即時報導獎由公共電視記者林靜梅、陳慶鍾、王興中、陳昌維作品「巴黎的兩度C約定」獲得。評審團的評語指出,此報導將生硬的會議議題轉變成民眾生活經驗,也讓國際會議報導不流於活動花絮。


 
  「看到評審給的評語,真的覺得評審是我的靈魂伴侶。」林靜梅話語一畢,立即引起全場笑聲。她說,氣候變遷會議是一個非常乾又非常無聊的主題,她很希望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氣候變遷新聞,也很高興評審能看到他們的用心。


 
  另外,林靜梅說,很多人會覺得在公視工作很輕鬆,但因為氣候變遷不是主流議題,所以她要同時跟公視「我們的島」合作,所以在即時報導之虞,還發了一則快二十分鐘的專題,「其實我們就是新聞工人,要盡可能將自己發揮到最大的用處」。


 
  但林靜梅也說,她很感謝公視有一個環境新聞的園地。她回想,在她從業經驗中,從來沒有長官告訴她,她做的議題沒人看,所以不要做,「從來沒有,只要提出,長官就會讓你去採訪。」林靜梅說,她也希望所有電視台主管,都能正視我們身處神聖的位置。她有感而發的說,在過去採訪時「常常被當成髒東西」,外界會認為記者不專業、亂寫東西。她說,記者應該是橋樑,也是一扇窗,「我們希望給社會有意義的資訊,可以增進、幫助觀眾了解,進而深入去關心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


 
  「真正的記者需要電視台的栽培,電視台如果能讓一個記者深耕經營一條線,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專業的記者。」林靜梅說,她盼望媒體都能了解自己神聖的角色,變成公器,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


 
國際新聞報導獎(平面):真實參與緬甸大選的民主轉型

 

 林怡廷:台灣沒有理由做不出可以跟西方媒體平起平坐的國際報導

 


 
  平面類國際新聞報導獎由端傳媒記者林怡廷的作品「緬甸大選系列報導」獲獎。評審認為報導呈現緬甸選舉背後更全面的歷史淵源與政治勢力較勁,報導所搭配的地理、文化與族群多個面向,全面地展現出緬甸民主轉型的真實景況。


 
  林怡廷說,這是緬甸25年來第一次的大選,她很謝謝前東家端傳媒讓她參與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她表示,對她而言,她想做的國際報導是真正可以超越台灣視野的報導。她認為台灣的媒體沒有言論審查,也沒有意識型態的禁錮,甚至擁有豐沛的資源,「所以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我們沒辦法做出放眼華文世界、國際級的報導,或是可以跟西方英文媒體平起平坐的國際報導。」林怡廷說。

 

國際新聞報導獎(電視):深入巴爾幹半島,報導節奏清晰且切入重點


 
  電視類國際新聞報導獎由大愛電視台記者趙德瑤、賴展文、黃棋爐作品「敘利亞來的訪客」獲獎。評審認為採訪團隊深入巴爾幹半島,貼近敘利亞難民,同時能過濾複雜的事件與現場訊息,詳實探討難民潮問題。


 
  趙德瑤表示,在採訪的過程中,她深感「當歷史變成了過去,戰爭好像很遙遠,但是當歷史變成了現實,當所有戰爭的主角,活生生地站在面前,戰爭對我們來講並不是真的很遙遠。」此外,趙德瑤說,能獲得獎項除了感謝評審們的肯定,也謝謝大愛電視台的長官們,在艱困的環境中給予空間和支持,讓他們能從事需要較多資源的國際新聞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