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in London)學生會上星期通過一項議案封殺三家大報不得進入校園,這三家暢銷報章是《太陽報》(The Sun)、《每日郵報》(Daily Mail) 和《快報》(Express)。


 
  該議案是在學生會的週年大會上獲得通過。


 
  目前據知該大學的校園商店不售報紙,所以未知學生會的禁令會如何執行。

 

  該決議稱:「倫敦城市大學校園或地方之內,不容有《太陽報》、《每日郵報》和《快報》(以它們當前的狀況)。」


 
  決議並稱,本學生會應該「透過大學的行業接觸渠道,跟問題中的媒體的員工和股東進行交涉。同時,學生會應該提供資源和會議場所,以組織直接行動、線上和社交媒體宣傳運動。」


 
  城市大學設有新聞系,開設本科及研究生課程,頗具規模。一批新聞系學生現已對學生會的決議提出抗議,認為此乃有損言論自由,並要求學生會取消原議。新聞系學生連日來將三家報紙多份放置新聞系大樓通道,任人取閱。


 
  一名新聞系本科生表示:「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我真的很擔心,我所參加的學生會竟然會推出政策封殺一些全國性報紙。如果人們不同意這些出版刊物,他們應該進行辯論,而不要假裝它們並不存在。我已發電郵給學生會總幹事,要求退會,因為這組織既然抱持這類觀點,我若繼續是它一個成員,我會很不開心的。」


 
  學生會所通過的議案題為:「反對法西斯主義及英國媒體分化社會」。議案並稱:「議案雖只專注於三家英國報紙,但並不排除其他媒體組織。這三家報紙僅被用為高調的範例。」


 
決議內容如下︰


本學生會注意到:

1.《每日郵報》、《太陽報》和《快報》都曾刊登報導,醜化難民及少數族群。


2. 《快報》和《每日郵報》稱呼三名高等法院法官為人民公敵,反映納粹宣傳及破壞英國法治。


3. 《太陽報》花上23年才肯對它在「希爾斯堡慘案」(Hillsborough Disaster)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出道歉,而對於醜化「歐格裡夫之戰」(Battle of Orgreave)的礦工們一事,該報至今仍然拒絕道歉。


4. 《太陽報》、《快報》和《每日郵報》都有刊登「伊斯蘭恐?症」(Islamophobiac) 的報導。


 
本學生會認為︰


1.《太陽報》、《快報》和《每日郵報》雖然都口口聲聲自稱代表著工人階級,但它們就全部積極地將工人階級當作代罪羔羊。它們不斷地發佈一些關於福利乞丐的報導,儘管政府資料顯示,每年僅少於1%的福利預算遭人以欺詐手段申領。


2. 《每日郵報》、《太陽報》和《快報》都刊登帶有性別歧視的報導。


3. 不應使用言論自由作為藉口來攻擊最為弱勢和最為貧窮的社會成員。


4. 媒體有責任不挑起種族關係緊張和仇恨,而不是只為銷量便這樣做。


5. 編輯和媒體擁有人應對煽動仇恨負上責任,如同其他社會成員一樣。


6. 極右派領導人和喉舌人物,如奈傑爾˙法拉(Nigel Farage)、理查˙利特爾約翰(Richard LittleJohn)和凱蒂˙霍普金斯(Katie Hopkins),都不應在主流媒體有發言機會。


7. 《每日郵報》、《太陽報》和《快報》都刊登本質上是性別歧視的報導。


 
本學生會決議︰


1. 倫敦城市大學校園或地方之內,不容有《太陽報》、《每日郵報》和《快報》(以它們當前的狀況)。


2. 在城大學生之間,鼓吹向上述媒體積極施壓,務求其停止煽起法西斯主義、種族關係緊張和社會仇恨。


3. 與其他學生團體、社區組織和企業團結起來,以期令英國媒體的運作方式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4. 透過大學的行業接觸渠道,跟問題中的媒體的員工和股東進行交涉。


5. 提供資源和會議場所,以組織直接行動、線上和社交媒體宣傳運動。


  
 
可參閱報導:


 
HTTP://www.pressgazette.co.uk/students-union-at-city-university-in-london-in-bid-to-ban-sun-express-and-daily-mail-from-campus/?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6-11-18&utm_source=Press+Gazette+Daily+new+layout


 
http://www.pressgazette.co.uk/city-university-journalism-students-stage-mannequin-challenge-protest-over-students-union-newspapers-ban/?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6-11-21&utm_source=Press+Gazette+Daily+new+layout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 edwardho4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