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意欲控制社群媒體及其使用者的行為——但是Facebook看起來似乎無論如何都希望能夠在中國開放。


 
  對美國網路業而言,中國是一個精神上的挫敗之地。許多人希望西方科技公司能夠鬆動中國對資訊的管制;然而,那些科技公司卻十分樂意地參與了對公民演說的監控審查。雅虎(Yahoo)給了中國當局民主運動人士的資訊,並致使那些民運人士鋃鐺入獄;微軟(Microsoft)關閉了著名媒體自由倡議人士趙靜(Michael Anti)的部落格;谷歌(Google)審查了在中國具有政治敏感的搜尋結果。在2006年,該三家公司在美國國會上被一名小組委員會的主席指控與中國政府進行「令人作嘔的合作」;谷歌在2010年關閉了其在中國大陸的搜尋引擎,並公開抨擊中國的審查制度和網路安全管控。


 
  Facebook從2009年起就在中國被封鎖,而旗下的Instagram相片分享服務軟體則在2014年被禁用。我曾一度認為社群網路想進入中國市場是不可能的,或是註定失敗,而一些中國專家也抱持相同看法;但是現在,Facebook在中國的解禁似乎露出一線曙光。


 
  Facebook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已經向北京當局表明,願意為了進入中國而不計一切代價;熟悉這家公司的人士認為,這是勢在必行的。「問題不在於『是否』,而在於『何時』。」Facebook公共政策部的首席主管,並擔任顧問公司SPQR Strategies負責人的提姆‧斯帕拉帕尼(Tim Sparapani)如此表示。


 
  Facebook拒絕回應本文,但是祖克柏去年曾說:「你不能在以將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連結到一起為目標的同時,卻放棄了世上最大的國家」。


 
  谷歌當年進軍中國,滿懷希望卻命運多舛。在十年之後,美國網路公司看待中國市場的目光越發焦急,然而卻可望不可及。中國的網路使用者激增到約七億,對母國市場處於已飽和且高度競爭的美國公司來說,這些使用者們等同於具高度價值的未開發資源;但是中國共產黨對資訊的管控愈加嚴格。此外,「防火長城」在中國境內封鎖了外國網站的鏈結,網路公司則僱用了為數龐大的網管,來監控個人部落格和社交網路。並且,美國的公司還必須與中國本地網路龍頭競爭。中國網路的一方霸主騰訊公司旗下的通訊軟體——微信便已經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


 
  祖克柏顯然認為進軍中國值得那些他必須解決的麻煩,即使他得要為此拋棄某些「西方價值」;在今年稍早的時候,他前往北京並高調會見中共中央宣傳部長劉雲山。中國國家媒體報導,Facebook的創辦人讚揚中國的網路發展,並保證會與中國政府合作以創造更加的網路空間。劉雲山強調「中國特色」網路管理的概念,其內涵非常明確:「中國版的Facebook將絕對會被審查」。


 
  今年祖克柏的中國之旅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延續。在2014年,他在Facebook公司辦公室接待了中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著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意想不到的出現在祖克柏的桌子上。


 
  這段追求期並不缺少某些尷尬的時刻,祖克柏今年上傳了一張自己愉快地在天安門廣場,慢跑穿越污染霧霾的照片,因而使他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被取笑。但是總體來說,他走對了路,布魯金斯學會的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如此表示:「中國的領導們非常注重個人關係」。他說:「他們認為馬克‧祖克柏是中國的朋友。他(馬克‧祖克柏)成功了。他的確對中國非常友善,他娶了個中國太太,他會說中文,夫復何求?」


 
提供的服務


 
  Facebook將仍必須克服北京方面對美國網路公司恐動搖共產黨統治的疑慮。媒體將阿拉伯之春描述為「Facebook革命」對Facebook公司毫無助益。而前情報員愛德華‧斯諾登所披露的文件大大加重了中國對美國科技公司有「後門」以供美國政府進行監管的懷疑。


 
  但是Facebook能夠幫助中國商業走向全球的可能性使得北京將這家公司視為一個有利的網路資源,它已經在向中國公司販賣在中國以外地區播送的廣告,而開放中國版的Facebook將更進一步強化中國公司和海外客戶的聯繫。


 
  中國現在已經有自己當地成熟的社群網路公司這件事或許也能降低其政府對Facebook的戒心。這家公司不太可能取代現在的龍頭,例如似乎無所不在的微信(WeChat),其掌控中國市場的方式讓這個國家之外的競爭者難以生存;其用戶不僅使用微信來和他人聯絡,還可以進行交易、叫計程車,以及預約醫師門診。在美國,你可以說:「我不用Facebook。」而依然是社會活躍的一份子,但在中國,不用微信似乎舉步維艱。


 
祖克柏對中國示好已經引起一些警訊,但是他看起來並不在乎。


 
  Facebook不需要為了成功而去拉微信下馬,在中國巨大的網路市場中佔據小小的一席之地已足夠帶來可觀的收益。這家美國公司應該有能力以提供與更廣大世界之間的橋梁來區隔出它本身,「微信無法在這個領域競爭,」李成指出:「Facebook活躍的範圍是全球,而微信只在中國。」


 
  谷歌也面臨到相似的處境,雖然在2010年關閉了中國搜尋引擎,谷歌仍在中國販售廣告。谷歌的言論自由工作前亞太區負責人和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徐洛文提到:「如果你是一家希望接觸全球受眾的中國公司,那麼谷歌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今年六月,谷歌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表示希望谷歌能夠返回中國;「我們希望在中國境內,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他在Code大會上說道。徐洛文指出,有「謠傳」谷歌商店(Google’s Play Store)或將登陸中國(谷歌拒絕回應);谷歌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在中國大受歡迎,但是谷歌在其中的獲利卻極為有限,原因在於谷歌商店並未開放。


 
  谷歌與北京當局過往的紛爭現在被視為必須克服的障礙。「他們(谷歌)不被信任」。中國搜尋引擎百度(Baidu)的前公共關係總監、關注中國的媒體SupChina旗下中國播客(Sinica podcast)的現任主持人郭怡廣表示。郭怡廣的意見在中國相關的國際議題上備受重視,他認為Facebook在中國前景看好,「他們(Facebook)可能在明年就能夠進入中國提供他們的一些主要服務」。他說道:「位居要職的中國官員高調的參與進來,並對Facebook進行評估。這是不可忽視的信息。」


 

需解決的問題

 
  如果Facebook獲得北京的許可,問題接會接踵而來:它會否必須與中國夥伴共事?中國政府會否要求Facebook提供中國國內的數據以利當局接觸?


 
  部分科技上的挑戰已經明朗,Facebook希望帶領每一個人進入全球網路,但是中國用戶在他們提供其他國家的朋友們瀏覽的資訊上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服務體驗。Facebook的前政策主管斯帕拉帕尼指出這個技術並不困難,「你可以給任何東西設定權限」。他如此表示。舉例來說,Facebook有時會改動人們在世上的不同地方所能看到的網站內容;在2015年,該公司針對法國用戶,封鎖了恐怖攻擊受害者的照片。同年,一張男孩在印度國旗上撒尿的照片同樣在印度被和諧。在接到英國政府博彩委員會的要求之後,Facebook限制了英國用戶接觸到推出摸彩活動的團體。


 
  對中國前民運人士的例行監控將會製造更多爭議,祖克柏對中國的示好已經引起一些警訊;他最近的北京之行讓推特(Tweet)上出現標籤#suckerberg,但是祖克柏看起來並不在乎。如果他擔心對他討好中國的指責,那麼他應該不會請求習近平主席為他的寶寶取一個中文名字(遭到習近平婉拒)或是公開地對習近平的宣傳部長示好。


 
  祖克柏喜歡說Facebook的存在是為了「讓世界更開放及更緊密連結」中國是他這個願景重要的一部分。谷歌在2006年到中國時遭遇了相似的情況:「進入這個國家總勝過不進」。資訊連結性越強大越好,即使必須為此作出犧牲,例如加入中國的審查行動。


 
  美國人會否買賬?也許不會。記者們將會撰寫嚴厲的批評文章,社運人士和社群媒體的用戶將會大加嘲諷,美國政府或將表示關切,但是人們仍會繼續使用Facebook。


 
原作者:Emily Parker


原文網址: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02493/mark-zuckerbergs-long-march-to-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