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臉書,不管活躍不活躍,似乎已是人人生活的一部份,對這風行世界(中國被禁除外)的社交媒體近年已有很多研究,丹麥近期的一個社會學研究則指出,停用一下臉書,如一星期,是可以提高個人生活的滿意度,這對活躍用戶和經常只瀏覽而不貼文的用戶尤有幫助。
研究報告的作者建議,不上臉書可能很難,但若為了自己開心,就乾脆完全退出好了。(據臉書的統計,在2016年第三季,全球活躍用戶已達17億9千萬)。
這是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社會學者Morten Tromholt的一個最新研究結果。研究報告上月在「網路心理學、行為與社交網絡」(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對象共1,095人,86%是女性,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繼續如常使用臉書,一組停用臉書一星期。
平均而言,參加者34歲,有350位臉書好友,一天上臉書一個多小時。
研究在開始和結束時都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不上臉書一星期增加了生活滿意度,情緒也好些。在重度用戶、被動用戶、和羨慕或妒嫉他人的用戶中,都起很大作用。不過,對於輕度用戶,則見影響不大。
Tromholt在報告中說:「要說清楚,如果是一個重度用戶,少使用些臉書是可以添加幸福感的;如果上臉書時有妒忌他人的傾向的話,應該避免瀏覽帶來嫉妒(或特定朋友)的部份了;如果上臉書只瀏覽而不作出互動的話,也該少上,那會開心一些」。
「由於已成習慣,或出於實用性…要改變使用臉書,可能很難。這樣的話,那就乾脆考慮退出吧」。
其實,對使用臉書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近年已有很多研究,結果不一,有些跟今個結論相近,亦有些指出兩者之間並無關係,也有指多花時間上臉書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網路心理學、行為與社交網絡」期刊主編Brenda Wiederhold說:「這項研究最值得注意之發現是,那些上臉書經常只讀不回的網民,可能會引起負面情緒。然而,從光明的一面來說..以前的研究已表明,積極與好友聯繫,無論在現實生活中或經由臉書,可能實際上都會增加個人的幸福感的」。
可參閱報導: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 edwardho4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