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總統川普和主流媒體的大戰方興未艾;包括川普團隊與俄羅斯的曖昧關係,還有在打官司的「移民禁令」等,都是媒體窮追不捨的新聞議題。那麼川普的狂妄,就變得一無是處嗎?倒也未必,除非發現他真的「通敵」(美國人仍視俄國為「潛在敵人」),至少他對媒體的若干批評,諸如「不實報導」(泰半屬於「主觀建構」夾議夾述編寫型態),或消息來源說法相左,甚至是情治單位提供的機密資訊不一等,反而值得媒體省思。
川普的狂妄,可說是舉世聞名,這回和美國主流媒體摃上,鬧得沸沸揚揚。例如川普團隊常用Twitter及網路媒體文宣批評主流媒體偏頗報導和評論,而主流媒體也因民調預測不夠精確,影響公信力;還有俄羅斯的諜影幢幢,如駭客侵入民主黨總部,導致希拉蕊備受「電郵門」事件困擾等,不一而足。此也可從《紐約時報》在今年初,還額外投資五百萬美元(約一億五千七百萬台幣),要求編採部門針對川普政府做更多的深度「調查報導」,善盡監督職責,以重振聲譽,不難了然。
其實,川普在就任總統前曾說:「我並不喜歡推文,我有其他事情可以做,無奈主流新聞媒體非常不誠實,所以推特,成了我唯一可以反制的管道。」就他而言,他是新聞的當事人,應以他的說法為「正確」,殊不知主流媒體的消息管道多,常有匿名消息來源的報導,和他的說法不一,讓他暴跳如雷,連番批評媒體報導不實,是「美國人民的敵人」。像2月16日便在白宮直接點名《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紐約時報》等為「不誠實媒體」;更在24日封殺這些媒體,不予許他們參與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簡報(按:川普亦將不參加四月底舉行的「白宮特派員協會」WHCA餐會),此為前所未有的舉措,可說是川普政府與媒體之間的大亂鬥!
甫卸任的白宮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因與俄羅斯大使等有通聯紀錄下台,茲事體大;川普誤認媒體借題發揮,有意刁難和污名化自己團隊。例如《紐約時報》在2月14日報導川普競選團隊去年持續與俄羅斯間諜接觸,引發軒然大波,川普怒斥此為「假新聞」,並稱「據我所知沒有任何人在選舉期間和俄羅斯情報單位談過話」,白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為此事找上FBI副局長麥凱比,但對方只有「報導言過其實」的看法;之後,又直接找上FBI局長康梅(James Comey),要求駁斥報導,但康梅認為情治單位仍在調查此事,婉拒了蒲博思的要求(註:根據美國司法部2009年頒布的調查程序規定,針對正在調查的案件,除非「攸關總統職責、合乎執法單位的立場」,白宮與FBI不得直接討論案情。即使必須討論,也僅限於總統、副總統和總統首席策士,以及司法部正副部長)。
當然,川普會直接和媒體開戰的另一主因,還是「面子」問題作祟。像就任之初的「移民禁令」,固是以美國國家安全為本,但因做法上顯得粗暴,亦缺乏人權的週延考量,致社會嘩然;還造成美國行政、司法、媒體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復淪為總統和主流媒體的非理性對幹,洵為遺憾。
事實上,川普的「移民禁令」,指的是妨害國安的非法入境者,但未說清楚的是,即便是美國公民和合法移民,一樣都須嚴格審視。他最先宣布的「禁穆令」,乃在設法縮小「打擊面」,禁止有國安疑慮的7個穆斯林國家人民進入美國,結果講得太快,讓許多合法移民的穆斯林,好像都變成了「嫌疑犯」,引起軒然大波,自讓美國民主多元的社會不能接受,並遭到西雅圖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羅巴特的禁制令,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三名法則在重新審理中,更使媒體不斷質疑正當性,證據安在?!
而在此期間,川普又變本加厲,在2月21日發布了更加嚴格的移民規定備忘錄,將針對非法移民進行大規模逮捕或遣返,此一新制將衝擊在美國的一千一百萬名非法移民,使問題益形複雜,像「將優先逮捕、遣返、參與詐欺或是提供任何不當資訊的正式文件的外籍人士」,即是易「入人於罪」;另在歐巴馬政府時代被列為「非優先驅逐」的無罪非法移民,可能將不再受到保護。有人權團體痛批,此舉根本是在「獵巫」,大規模驅逐將損害在美生根的家庭,也損害經濟。如此重大的新聞事件,媒體自然大作文章、打臉川普,使他幾乎下不了台,後由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澄清強調,新的規定將不會大規模遣返移民,而是遣返「造成美國安全威脅、有犯罪紀錄者」。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