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川普縱橫商場,不免自視甚高,但大企業家和擁有國家機器的總統,不論高度、格局、權力,皆絕然不同,而他對待媒體的態度,和媒體對待他的態度,自亦是不同;畢竟媒體嚴格監督總統,在民主國家是天經地義。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First Amendment),政府無權基於言論的信息、思想、主題或內容而對言論加以限制;為了讓政治和文化繼續發展,為了確保每個人實現自我,人民享有不受政府審查地表達任何思想的權利。
像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在2月23日接受《新聞之夜》專訪時,就盛讚媒體表現超棒,並以1970年代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水門案」(Watergate scandal)為例,重申「新聞自由的重要性」;當時若沒有新聞自由,這件醜聞可能永遠不會被揭露,因為這是「記者嘗試向社會大眾傳達事實真相」。
連前美國共和黨籍總統小布希,都在2月27日的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節目中,對川普與媒體的惡劣關係發表看法,他反對川普所謂的「媒體是人民的公敵」言論,小布希說:「我認為媒體是民主所不可或缺的」(I consider the media to be indispensable to democracy);他強調,權力會讓人上癮,它是有腐蝕性的,必須監督。例如川普團隊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及俄羅斯駭客是否曾介入美國總統大選,爭議性極高,不是當事人或媒體所能判斷,須特別設立專案檢察官來調查;而川普的移民限令,小布希認為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依然尊重世界各地穆斯林的信仰,而殘害無辜民眾的一些人根本不是宗教人士,況且「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自由的基石」,他支持一個受歡迎及基於法律的移民政策,並呼籲美國人再給川普一些時間。
果不其然,川普2月28日在國會的演說放軟調,也發表就任以來最完整的演說,他鋪陳稅改、移民、經濟與國防等重大政策,贏得美國輿論好評。「華盛頓郵報」評論認為,這是川普自2015年6月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多位主播與評論員也指出,毫無疑問,這是川普生涯中最好的一次演說,他終於成為美國總統。此次川普的演說,雖以「美國優先」為基調,但爭議性高的移民議題,則佔演說大量篇幅,他重申要在美墨間築牆,有犯罪紀錄的非法移民須遣送出境,美國不能成為極端分子的庇護所,他也提出改革移民政策的方向,將以移民的學術技能為依據。可見只要心平氣和,言之有理,亦會讓媒體公正相待。
如果觀察川普狂批媒體不當的過程,自有言過其實之處;但反視主流媒體的菁英態度,亦不無傲慢的地方。因為夾雜主觀建構的情緒性評論,使得不少報導夾敘夾議,這可能是川普最不滿又無法言宣之處;例如媒體在「移民禁令」此議題幾乎一面倒給予川普負評,忽視國安癥結所在,而無對症下藥的分析報導,或如俄國介入大選之事,其證據、真相在未明之前,許多批判性報導不停揣測性或繪聲繪影,甚至加油添醋,亦有違新聞正確報導原則。
傳統媒體向來視新聞真實為鐵律,查證、自律則是必須的社會責任;也就是說,新聞報導絕沒有捏造、造假、不實的自由!更不允許「製造新聞」!但今天資訊科技的一日千里,網路媒體(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eriscope直播等等)的普及化,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卻忘了新聞的規範和責任,反使資訊氾濫、真假新聞難辨,加上缺乏有力的法令管制,以及使用網路媒體者未能自律等,造成政經、社會、國安層面等諸多的亂象,不僅混淆視聽,更易擾亂人心,帶來的嚴重影響和國安問題,值得正視。
足見在許多新聞事件的真相未明前,媒體宜適切自律,勤訪查證,並摒棄夾議夾述的「主觀建構」報導,避免產生誤解,徒增非理性的口舌之爭,失去意義。而當握有最大權力的總統者,亦須自制,回到理性,就事論事,才是正道!